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氣概,他們有的是大膽、勇敢。他們字典上,是沒有“懼怕”兩個字的,他們自信他們的能力是能夠幹一切事業的,他們自認自己是很有價值的人。
——戴爾·卡耐基
人生不搏不出彩
青年時代是最富朝氣、最有活力的時代,那些敢想敢做的年輕人,大多在日後都有或大或小的成就,正如一首歌裏麵唱道:“要用青春賭明天”。敢於冒險,敢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會比別人活得更加瀟灑,更有成就感。
以創造微軟帝國而享譽世界的比爾·蓋茨,便在自己的青年時代果斷“投筆從商”,以非凡的財智和勇氣,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比爾·蓋茨中學畢業的時候,他父母親對他說:“哈佛大學是美國高等學府中曆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權力、影響、偉大的象征。你必須讀一所大學,而哈佛是最好的。它對你的一生都會有好處。”蓋茨聽從了父母親的勸告,進了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他當時填的專業是法律專業,但他其實並不想繼承父業去當一名律師。
蓋茨在哈佛既讀本科又讀研究生課程(這是哈佛學生的特權),但他的真正的興趣依然在電腦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認真地討論過創辦自己的軟件公司。他認定“電腦很快就會像電視機一樣進入千家萬戶,而這些不計其數的電腦都會需要軟件”。
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比爾·蓋茨終於向父母說了他一直想說的話:“我想退學。”
他的父母聽了非常吃驚,也非常傷心。他們認為比爾現在的一切都很好,如果放棄令人羨慕的律師專業,而去從事毫無“發展前途”的電腦行業,無疑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因為他是在拿自己的終身事業作賭注。但他們無法說服蓋茨改變主意。於是,他們請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業界領袖去說服蓋茨。
蓋茨在同這位商業巨頭會麵的過程中像個布道者一樣滔滔不絕地向他講述自己的夢想、希望和正在著手做的一切。這位商業巨頭不知不覺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當年白手起家的創業時代。他忘記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勵蓋茨:“你已經看到了一個新紀元的開始,而且正在開創這一個偉大的時刻。好好幹吧,小夥子。”
父母親無奈,隻得同意了蓋茨的要求。
從此,蓋茨一心一意地投身於自己的電腦軟件領域中,他真的在夢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開創了世界矚目的業績。蓋茨可是大企業家。他為了使自己的計劃實現,權衡利弊,勇於放棄讀完哈佛大學的機會,而搞自己有興趣的軟件。如果他聽取了父母的意見,讀完大學再來創業,他現在又如何能譽滿全球,成為世界上最聲名顯赫的“軟件大王”呢?
事實證明,蓋茨的選擇是對的,在短短的十幾年之內,一個無與倫比的微軟帝國出現了,蓋茨也一躍成為世界首富,並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財富超過千億美元的人。他的巨大成功,正源於那次看似冒險,實則英明之極的退學選擇。
遊泳不怕下深海
做事求穩是大部分人的一種心態,這本無可非議,但過於求穩則難成大事,因為不敢冒險和嚐試,永遠跟著別人後麵,到頭來也隻能拾點別人遺留下來的殘羹冷炙了。隻有那種不畏風險,敢於在機遇麵前果斷出手的人,才能真正地成大事。
風險和機遇從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風險越大,則意味著絕大部分人都不敢向前邁進,也就意味著這其中的機會也就越大。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往往並不都是才華出眾的人,而是那些善於利用每一次機會去開拓進取的人,美國摩根王朝的締造者J·P·摩根,便是這樣一位敢於冒險的“冒險之王”。
J·P·摩根誕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摩根家族是在17世紀初從英格蘭遷往美洲大陸的。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可以說,約瑟夫·摩根是靠膽識發家的。一次,紐約發生大火,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他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大火賠償金,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使約瑟夫淨賺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J·P·摩根年輕時便敢想敢做,頗富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57年,摩根從德國哥廷根大學畢業後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徑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出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