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在一次演講中曾經提到一個這樣的問題:芝加哥需要多少位鋼琴調音師?然後,費米自己回答說:“假設芝加哥有300萬人口,每個家庭有4口人,而全市三分之一的家庭有鋼琴,那麼芝加哥共有25萬架鋼琴。每年有五分之一的鋼琴需要調音,那麼,一年共需調音5萬次,每個調音師每天能調好4架鋼琴,一年工作250天,共能調好1000架鋼琴,是所需調音量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斷,芝加哥共需要50位調音師。”這是一個典型的“連鎖比例推論法”,實際生活中經常適用,尤其對於決策的企業總經理來說,如果頭腦裏沒有事先的知識積累和預備性常識,如何作出合理的預測和準確的市場判斷?要生產任何一件產品,如果對於銷售層麵、銷售量等相關因素不清楚,就沒有辦法作出任何創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強的總經理往往預先掌握了大量知識。
創新需要善於觀察和實踐
擁用知識固然重要,但間接知識往往不如直接的經驗立竿見影。況且,書本知識有時也會成為阻礙創新的因素。因為創新往往是對舊有事物和舊有格局的否定,是對潛在力量和萌發因素的挖掘,這決不能離開堅持不懈的觀察和實踐。
前述香港“誠德電訊集團”的董事長梁理文成功之道在於每每在關鍵時刻尋求到新的產業進行開發,這實在得益於他一貫堅持觀察的良好心態。當他在假發生意上興旺之時,不忘觀察假發市場的衰勢;當他在電子表行業蒸蒸日上時,不忘分析無線電話業的市場潛力。這種一如既往的觀察和實踐使得他“巧妙入市場,快捷離市場”,始終依靠創新獲得先機。
創新在這裏不僅是企業興旺的促發因素;更是維持企業長盛不衰的必不可少的因素,還將是推動企業走向未來輝煌的關鍵因素。
創新需要訓練
創新既然屬於一種思維和心理領域的內容,那麼它肯定可以而且必須經過訓練。盲目地創新不但無助於事業,反而會給事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美國克林登玻璃事業公司總經理夏摩禮·赫頓·傑尼爾就是一位重視對自己進行創新意識訓練的典型。他每天都要堅持聽一個小時的研究創造的報告,否則便會抑鬱不樂。正是由於他本人的這種強烈的創新意識,該公司的新產品層出不窮。夏摩禮·赫頓·傑尼爾也自豪地說:“克林登不斷地創造範圍廣大的新產品,但不論舉出其中任何一種新製品,我們都不能明確地稱其是本公司的代表製品,因為新製品仍在研製中。”
因舉辦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而聞名世界的美國人尤伯羅斯開創民間辦奧運會的先例並且一舉贏得2.5億美元,他自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參加了一次短期的思維培訓班。他采用了出賣火炬接力權,拍賣組委會一切用品等前人從來沒有實行過的經營方式,為組委會獲得了超出世人預想的收入,也從此開創了民間舉辦奧運會贏利的曆史。
90年代以來,我國也出現了大量公司企業家學習創意的好現象。1993年,江蘇省南京市舉辦了首屆“企業智囊訓練班”,麵向全國招生,北京、南京、合肥、無錫、南通等地的企業界人士踴躍報名,其中不乏公司的總經理,有的總經理在學習以後深深地感到“腦筋開了竅,一輩子受益無窮”。可以預見,時代的發展會促使越來越多的總經理重視自己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你懼怕未知嗎?
前麵我們已經審視了由於懼怕未知而引起的一些行為,如回避新生事物、思想僵化、保持偏見、盲從計劃、需要外界安全感、害怕失敗以及盡善盡美心理等。這些都屬於自我限製的誤區範圍之內。下麵,我們具體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這類行為。以便你可以對照這類行為重新審視自己。
總是喜歡吃一種固定口味的飯菜。你總是吃一種風味的飯菜,而不願品嚐新的風味,如果外出上餐館,你可能習慣於某一固定的老地方,你總是吃自己常吃的東西。
總是穿相同式樣和顏色的衣服,從不試試新的式樣,也不穿些其他不同的衣服。你聲稱自己“穿著保守”,因此不願改變自己的服裝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