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貔靈猴(1 / 2)

八珍是什麼?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好吃的下美味之排名。

古來,八珍的法有許多種版本,更有好事者將八珍分為山八珍,海八珍,草八珍,擒八珍等等等等

這些八珍的種類隨著時代的展和飲食習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但千變萬化中,這八珍排名的有一個順序卻從來沒有變過,而這個順序就是所謂的“鬼八珍”了。

鬼八珍的排名延續了多久,我不知道,我隻是聽我師父和趙水荷他們偶爾起過,這個八珍的排名不知道出自於那個時代,被稱為鬼八珍的東西就是的“貔靈、鯉怪、人乳、金逐夷、紫河車、太歲肉、軟香玉、飽血蛭”

其中,貔靈是一種味覺極為敏感的靈長類動物,傳為古獸貔貅的後代,它們味覺極端靈敏,也繼承了貔貅隻吃珍饈佳肴的特性,而其肉質更是美味獨到,尤其是腦子,更是遠比猴腦高明多少倍的存在。

因此,這種一邊吃珍饈,一邊被人吃的異也就成了鬼八珍中第一位的存在。

在確定第二個鼎上的花紋是貔靈沒有錯後,我更加堅定了自己這八個鼎就是表征“鬼八珍”的想法,於是我再次進入別的鼎,把那上邊所繪畫的“煮安圖”都擦了出來。

很快,一幕幕或驚人,或詭異,或宏大,或血腥的畫麵呈現在我們眼前。

在一個鼎中,畫著一個女人赤身被捆綁在某種支架上,女人在分娩,而她的身邊,則有人迫不及待的用某種容器盛放著她分泌出的乳汁……

另一個鼎內,一群人架起大鍋然而禍中蒸煮的卻不是什麼美味,而是一塊似乎在放光的,棱角分明的大石頭……

那些畫麵我一副一副的看過去,似乎這鼎內部的圖畫才是這八個鼎所表達的最終意義,而黑蘭伯城的真正用途,也隨著這些圖卷在我麵前的展開,我內心那個推測終於成型了。

當看完最後一副描繪著一個人被推進充滿水蛭的水坑時,我回過身,對賢紅葉他們解釋我的現道:“這些鼎中的古畫,全部都是圖騰崇拜,黑蘭伯人將鬼八珍看成某種值得崇拜的神物放入這些鼎中進行祭祀。”

我想黑蘭伯人既然是周子的後裔,那麼粟王極其後代一定對周代的儀式禮儀非常推崇,但是初代粟王枯從宗周逃出來的時候,隻有他自己和兩個婢女,我想,如此落魄又好吃的粟王一定不會帶出什麼高深莫測的周代書籍文物,那麼他所能交給自己後人的,恐怕也隻有那本吃貨才能編寫的“周食禁律”了。

而從黑蘭伯人所依舊的篩甕,古鼎,死人遺跡來,他們也繼承了自己祖宗交代的東西。

因此我進一步推斷,雖然黑蘭伯人是周人後裔,但他們在幾千年漂泊的曆史長河中逐漸吸收了不少哀勞,苗族的古老文化,以至於他們所秉承的周代飲食文化生了某些變異,最終導致他們把鬼八珍中的動植物食材當做頂禮膜拜的對象。

但鬼八珍本身的數量就比較少,獲取的途徑更是有限,因此這些古人便利用周食禁律中的某些冷知識,用那些我們在來路上看見的篩甕與周代飲食器具,對許多鬼八珍中的食材進行了“改造”。最終才有了我們所看見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