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失去了一切,還擁有未來(1)(3 / 3)

古人雲:“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最後這個“止”是最容易發生的。遇到失敗,困惑,嘲笑等,會有人堅持,但堅持的人不多,更多的人選擇放棄而不求進取,那麼就是“止”。堅持是很難得的精神,其過程非我們想象得那麼容易!其實不管你是什麼人,在哪裏。是農民,是工人,是商人,是學者等,做什麼都不重要,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競爭很激烈,很殘酷”的話,除了你自身的素質以外,堅持是貫穿始終的!最終決定成敗的那一顆棋子就是——堅持不懈。

堅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生活可以沒有許多東西,唯獨有一樣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希望,是自己未來所在的方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你心中的希望之火熄滅。沒有了希望,也就沒有了夢,沒有了方向,伴隨你的隻能是失敗。

人生需要規劃,正如錢財需要打理一樣。不懂規劃者,不能明白“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則寓言:有個人經過一個建築工地,問那裏的石匠們在幹什麼?三個石匠分別作出了三種不同的回答。第一個石匠說:“我在做養家糊口的事,混口飯吃。”第二個石匠說:“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第三個石匠則這麼回答:“我正在蓋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三個石匠,雖然做著同一樣工作,但人生的境界卻不可同日而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為權的,其畢生目標是“囊括四野,並吞八荒”;有為利的,終生目標是“封妻蔭子,金銀滿箱”;有為名的,不惜“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求財的,哪怕“人為財亡,鳥為食亡”;也有為情愛的,上天入地死死生生覓知己。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關於未來發展方向,不管每個人現在是否已確定,至少每個人都曾想過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尤其在我們學生時代的理想及抱負:醫生啊,警察啊,律師啊……因此,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講,永恒的夢想和信仰對人的影響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夢想是精神寄托和強大的動力。如果想成為卓越的領導者,想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能沒有夢想,不能不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規劃。

中央電視台《麵對麵》節目播放過對李嘉誠的訪談。

李嘉誠說:“一個真正做大事、有遠見的人,是看世界的潮流,估計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事在人為,不能有誌無才,你可以誇口說你的誌向是摘下天上的月亮,但你知道怎麼摘下嗎?所以我說事在人為,靠自己,靠意念,還要有新的知識及經驗積累才能達到目的。”

的確,一個有胸中有大事的人應該根據自己的長處、短處和自己多了解的外界條件,盡早堅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並為此積極地做好準備。而不是誤打誤撞,打到什麼做什麼,撞到什麼做什麼。

1996年,施薇14歲。這一年,她剛剛初中畢業,還是貪玩的年齡。但她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這麼小的年齡,她已經長到了175厘米的高個,在同學中像個小巨人。如何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呢?按理說,同學們都考高中,她也應該按照這條約定俗成的路子走下去。但是施薇有自己的主見,她覺得不能讓自己的“身高資源”浪費了。她報考了南昌市第一職業學校模特表演與設計班。她後來的成就告訴我們,這不失為一個遠見之舉。

1997年,念到二年級的她得到消息:江西時裝表演藝術團麵向社會招生。施薇心裏翻騰起來,去還是不去?去,學業沒完成;不去,機會難得,一個人一生能遇到這樣的機會不多。她把自己放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來考慮,這是有遠見的表現。經過反複思考,她覺得機會更重要,毅然決定放棄學業,報考時裝表演藝術團。當時,那麼有主見的她才15歲。

隨之而來的是艱苦的訓練。有的同伴受不了就哭,可施薇不哭。她說:必須得付出。她咬緊牙關挺著。1998年去北京訓練,準備參加第二年的“模特之星大賽”。陰錯陽差,大賽沒參加成,同伴們還吃了不少苦,都打道回鄉,她卻留下了。她說:往遠一點看,總會有機會。

果然,她的選擇是正確的。偶然中,她參加了一次比賽,雖然因為特殊原因沒能獲獎,但是請她拍攝企業形象和電視廣告的公司卻找上門來。短短的幾個月就有6家公司聘請她。又過了幾個月之後,她又遇到了機會,她在一次比賽中摘取了“1999最佳中國職業時裝模特”的桂冠,接著,她成了名模。

一年之後,她看清了一個又一個模特比賽的內幕,就有了更好的主意。於是,施薇17歲時,用自己拚搏掙來的錢注冊了模特培訓公司——北京歐格美模特培訓有限公司,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2002年,她20歲時,與澳大利亞澳聯集團合作,在家鄉建起了施薇國際藝術學院。

施薇放棄了墨守成規的路,還放棄了學業,那都是因為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未來所在的位置。之前所有的一切隻是為她給自己定的將來的路所作的必要的犧牲。最終,她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