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愛打獵。有一次在追捕獵物時,不小心弄斷了一節食指。國王劇痛之餘,向旁邊陪他打獵的智慧大臣征詢他對意外斷指的看法。那位智慧大臣漫不經心地對國王說,這也許是一件好事,並請國王往積極方麵多想想。
國王聽了智慧大臣的話立刻大怒,以為智慧大臣在幸災樂禍,對他大大不敬,一回到王宮就馬上命令侍衛將他關進了監獄。
過了些日子。國王的斷指傷口慢慢地愈合了,國王又開始興衝衝地忙著四處打獵,這一次卻不料卻被叢林中埋伏的土著活捉了。
依照叢林中的慣例,必須將活捉的這隊人馬的首領獻祭給保佑他們的神。祭奠儀式剛剛開始,巫師忽然發現國王斷了一截食指,而按他們部族的律例,把不完整的祭品獻給天神,是會受天譴的。於是土著隻好將國王解下祭壇,驅逐其離開,被送上祭壇的是另外一位大臣。
被釋放的國王狼狽地回到朝中,暗自慶幸大難不死。他忽而想起智慧大臣曾說,斷指也許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將他從牢中釋出,並當麵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還是保持著他的積極態度,並沒有一點兒埋怨國王,並說這一切都是好事。國王依然不服氣地質問:“你說我斷指也許是好事,今日逃過一劫,我完全能接受;但若說因我誤會你,而將你關在牢中受苦,難道這也能算是好事?”
智慧大臣微微一笑,回答說:“臣被關在牢中,當然也可以說是好事。陛下不妨想想,如果臣不被關在牢中,那麼,今天陪陛下打獵的大臣,被送上祭壇的會是誰呢?”
是啊,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可以互相轉變的,我們要學會辯證地看問題,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一味的悲觀。記得蕭伯納曾說過:智慧不與經驗的多寡成比例,而與對經驗的領悟程度成比例。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就有可能會失去另外一些東西。有時候失去的大於得到的,更多的時候得到的會遠遠大於所失去的。如果我們能在每次的失去過程中看到所能夠得到的,人生便是升華而不是墜落,這是善待生命的一個重要的原則。
如果我們失去了太陽的照耀,天空中還會有星星和月亮點綴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失去了大山的磅礴雄偉,還有大海的遼闊深遠;如果我們失去了金錢的享受,還有親情和友情的溫暖環繞在身邊;如果我們失去了權利,還有人性的淳樸;如果我們失去了雨露的滋潤,還有江河的灌溉;如果我們失去了生命,還能和大地相融,一起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隻要在失去時保留我們的信心,這時的信心其實就是一種信念,就像我們生命中堅定的信仰,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幫助我們化危機為轉機,幫助我們彌補失去的遺憾。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往往伴隨著轉機,伴隨著所得,隻是我們黯淡的心無暇去感受。人的生命有限,而欲望無限。我們要學會辨證看待人生,看待得失,用減法減去人生過重的負擔。否則,負擔太重,人生不堪重負,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人生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成長路上的意外收獲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看到過很多,聽到過很多,有過許多感觸,品嚐過許多滋味。這其間,總有一些東西吸引過我們的視線,溫暖過我們的心窩,打動過我們的感情:它,可以是一張張色彩斑斕的糖紙,給過我們兒時最初的驚喜;或許是一顆不起眼的小石頭,藏著年幼的我們心中的秘密;或許是母親在耳畔的一聲聲輕喚,是載著父親風裏來雨裏去的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每一種感動都是溫暖,每一種溫暖都值得珍藏,每一種珍藏都是收獲。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收藏失敗,於是可以收獲成功;收藏稚嫩,我們可以收獲成熟;收藏眼淚,我們收獲歡笑;收藏記憶,我們收獲生命的豐盈。小時候的我們,希望能快點長大。我們對大人的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對大人世界裏的自由自在充滿向往,對大人世界的五彩繽紛充滿幻想……
今天的我們,仍然沒有走到成長的盡頭,我們仍然還在回味過去,憧憬未來。很多人在這條路上,失去了過去,很多人在這條路上,放棄了未來,但也有很多人,在這條路上,因為失去而得到了意外的收獲,於是他們珍藏了過去,期待著未來……
成長的路上,怎樣衡量得到與失去。不妨從下麵這個故事裏感受一下在路上的感覺。
在一個不是鬧市的拐角,有一家十分不起眼的小吃店。門上“牛肉麵”的招牌有點歪歪斜斜。中午的吃飯高峰時間過去了,原本有些擁擠的小吃店,客人都已三三兩兩散去了,老板正要喘口氣翻閱報紙的時候,有人走了進來。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個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