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收獲美好在失去之後(3)(1 / 3)

他默不做聲地抱住她的肩膀——她的肌肉繃得很緊,以致身軀變得如同石塊一般。他沒有安慰她,因為沒有什麼安慰的話語能被她的意識所接受。他說話很輕但很堅決,總是重複這樣的一些話語:“你聽我說,你不在,他們的情況很糟,也就是你的那些人。昨晚發生了預料不到的死亡情況,你不在,他們的情況很糟。”主治醫生沒有把他們稱為“病人”,總是盡力使母親能聽懂他的話。她把頭轉向主治醫生,於是主治醫生再次重複了這番話。

他們一起回到醫院,母親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一聲不響地來到自己的診室。她久久地照鏡子,用梳子用好頭發,以往常的那些動作穿上白罩衣,在診室的門檻上站了一會兒,然後朝病室走去。“白天好,親愛的病友們!”她像平常那樣流暢而又振作地說道。病人們像看見親愛的媽媽一樣全部忙亂起來,活躍起來,笑了起來。他們談起了這些天來的情況,哭訴了鄰床病友的死,要母親講講她生病的情況……母親又像平常那樣俯下身去,整理枕頭,開藥方,聚精會神地傾聽病人給她述說病情……然後,她向病人揮手告別,毅然決然地走到走廊,低頭跑進診室,把門關上,咬住牙,用巴掌捂住嘴,無限悲哀地慟哭起來。“別去打擾她,”主治醫生說,“這對她來說是唯一的良藥。”

不久,食品定量增加了,春去夏來,熬過嚴冬的人已不再害怕死亡了。有一天,母親走進病室,打量著自己照顧的病人,說道:“你們好,病友們!”大家都像往常那樣向她問好。

母親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醫生,醫術又好,但已不再像那年極端艱苦的冬天那樣向病人問好了,因為“白天好,親愛的病友們”,這不僅僅是一些普通的話語,而在這些話語中,隱藏著一種對生命力的信念。這種信念是偉大的、能戰勝一切的,是具有魔力的,她已不再將這種信念據為己有,而是作為自己的血液、自己的幸福傳給了他人。

丁玲說:“人,隻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能適應。”

母親就是這樣的人。在最悲傷的時刻,母親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並堅持用自己信念來感染、照顧病人,使病人也不會被困難擊倒。有了信念,人們的精神就有了寄托,行動也有了意義,這樣的生命體自會迸發出勇氣和希望。一個沒有信念,或者不堅持信念的人,隻能平庸地過一生;而一個人因為驚人的信念的力量,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圓滿結局。

我們任何時候都要謹記,人的心靈始終需要有一種東西支撐,任憑風吹雨打,都能堅如磐石般紋絲不動,那就是——信念!

人生之路不是鋪滿鮮花的坦途,每天都需要奮鬥。每個人的人生過程,是連續不斷在奮鬥的,人生的目的是爭取勝利與光榮。信念不是又高又大的隻能掛在牆壁上的裝飾品,信念往往成就一個簡單直接的目標,隻需做到始終如一,它便成了力量的最高形式,無往不勝,愈挫愈勇。信念是巨大的能力供應站,當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信念,它就會主宰你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因此你不能不慎重地信念的選擇,它必須能幫助你,帶給你希望和能力。

人生也會因為失去而成功

人的一生不可能像瀑布那樣豪邁灑脫,不可能輝煌終生。人生就像是奔騰的大河,時而湍急,時而平穩。挫折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有時讓你無所適從,但隻要沉著冷靜地衝破阻礙,挑戰自我,就會看到更多的希望。千古名句“人無完人”,或許不單指人的精神品質。且不說在精神品德上十全十美的人原本很少,即便是在身體器官的各個係統,完完全全沒有一點毛病的人也不是很多。正所謂“都是吃五穀雜糧,怎能沒病”。

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不幸失去了左臂。身體的殘缺並沒有使他心中學柔道的願望破滅,父母終於給他找了一位願意收他為徒的柔道大師,拜為師傅。小男孩開始學習柔道了,而且學得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僅僅教了他一招,小男孩很是納悶。

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問老師:“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數?”師傅直接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學會一招,但你記住,你隻需要這一招就夠了。”小男孩並不是很明白師傅的意思,但是他很相信自己的師傅,於是就照著吩咐繼續認真地練了下去。

一晃幾個月過去了,師傅竟然要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第一次參加比賽,自己都沒有想到居然能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雖然稍微有點艱難,但是對手還是很快變得有些急躁,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