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收獲美好在失去之後(2)(1 / 3)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都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人人羨慕,遠近皆知。國王送給七個女兒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她們也都很喜歡。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漂亮的發夾整理自己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於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間,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也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裏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當然也發現少了一個發夾,就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發夾;五公主同樣拿走六公主的發夾;六公主隻好拿走七公主的發夾。於是,最後七公主的發夾隻剩下九十九個。

第二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國王的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漂亮的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我認為這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可是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裏說:“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自己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一百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口。隻有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了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王子與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拚命去補足?一百個發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發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無限的可能性,何嚐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人生不可避免的缺憾,你怎樣麵對呢?

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無法要求完美的。我們麵對的情況是如此複雜,一個人不可能永遠都不出錯。

問題是,有時人們並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過失。也許我們的父母期望我們完美無瑕,也許我們的朋友常念叨我們的缺點,因為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改正。

有一個人養了整整250頭牛。他常常趕著牛群,逐水草而牧,讓自己的牛兒吃得飽飽的。不料一天,來了一隻老虎,它趁這個人不注意,捕吃了一頭牛。

牛群的主人心中嘀咕:“喪失了一頭牛,再也不是以前完整的一群牛了,還要這些牛幹什麼用呢?”於是,他把牛群趕入一個很大的深坑中,將牛一頭一頭地殺死,埋在那裏。

喪失了牛群的這個人,被人們看成是個神經病患者,他自己在找“完整的牛群”時,貧病交加,再也無法平安地度過餘生。

一個完美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個不足取的人,他永遠也無法體會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覺,他永遠也無法體會愛他的人帶給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東西時的喜悅。在生活中,即使你自認為追求到了完美,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完美,也會有缺憾,因為完美和缺憾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完美和絕對的缺憾。其實有時候,白璧微瑕也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美。

一個有勇氣放棄他無法實現的夢想的人是勇敢的;一個能堅強地麵對失去親人的悲痛的人是頑強的——因為他們經曆了最壞的遭遇,卻成功地抵禦了這種衝擊。

生命不是上帝用於捉弄你的錯誤的陷阱。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天。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地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

當我們接受人的不完美時,當我們能為生命的繼續而心存感激時,我們就能成就完美;當我們能夠勇敢去愛、去原諒,為別人的幸福而慷慨地表達我們的欣慰,讓理智的珍惜環繞自己的愛時,那麼,我們就能得到其他人的生命很難獲得的圓滿。

花無百日紅,青春偏早逝。完美隻是大家所追求的,但任何人不可能通過追求完美而得到幸福。那些所謂追求“完美的人”其實是還不明白人生真正的含義:對生活、對朋友、對家人、包括對我們自己,都不要太過苛求,應該學會知足常樂,學會欣賞已經存在的“缺陷美”!如果一個人真的想明白什麼是完美,等若幹年後,當坐在自家搖椅上,和子孫玩鬧的時候,再回憶起所經曆的人生,或許就該知道什麼叫完美了。

找到自己生命的亮色

一個人職業或者事業的成功與否,並不完全取決於學曆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找準自己的位置,能否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長處為自己的生命增加亮色。其實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夠在某方麵取得令人仰望的成就,其訣竅在於他們能夠找到自己的長處,並且善於經營自己的長處。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你找準自己生命的亮色,認認真真經營一下自己的長處,生命就會因此增加數倍乃至數百倍千倍的價值。反之,如果你整天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能做到揚長避短,那有可能在工作和事業中往往是吃力不討好,你的人生也因此而大大貶值。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要在這縱橫交錯的條條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條也實屬不易。世界上的工作論起來更是有千種萬種,對人的素質和要求都各不相同,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片發展天地。不是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嗎?隻要找到自己的優點,不用擔心生命是一片灰暗。有句話說得好:“當我們知道自己要朝哪個方向走時,世界都會為我們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