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設備、工具、輔料知識(3 / 3)

拋光工具還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也有不同的種類和不同的使用方法,這裏不再一一贅述。

2.手工拋光的工具

手工拋光是玉器的最原始的拋光方法。起初就是用玉雕磨碎了的細砂泥,蘸上布或其他織物,在玉器表麵擦磨去粗糙,再用麥麩或其他有擦磨作用的物品繼續研磨,使玉器拋光。由於玉石的堅硬和研磨物質的軟性,造成了拋柔光的效果,因為這種方法不可能拋出曝光來,另外拋光的時間也太長。後來逐步摸索出用機械拋光的工藝技術。

目前的玉雕造型,有一部分傾向於仿古,尤其是玉佩產品,造型仿古,拋光也要仿古,又回到了拋柔光的工藝技術。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拋柔光也不再模仿原始的方法,而是用現代的工具,較之從前速度快多了,用各種各樣的磨條——金剛砂磨條、油石磨條等,使手工拋光的速度和質量都提高了一步。手工拋光的最大優點是拋光麵平整、柔和,機械拋光是很難做到的。

此外,拋光設備還有超聲波清洗機、滾筒式拋光機、震蕩式拋光機等,另外,拋光還需要烤箱或蒸箱等。

三、輔料知識

輔料,通常是指除玉石材料之外必須使用的各種材料,它們可能不構成產品的結構,隻在製作過程起輔助作用。而碳化矽、碳化硼等磨料,氧化鐵、氧化鉻等拋光粉,實際上是起主要作用的。可以說,沒有磨料和拋光粉,就沒有玉雕工藝,但在習慣上仍稱為輔料。

(一)磨料

磨料,是指硬度很高,能對各種玉石材料起磨削作用的粉狀材料。

磨料的分類如下:

一般來說,人造磨料比天然磨料(天然金剛石例外)品質純、硬度高、性能好。因此生產中主要采用人造磨料來製造各種磨具。

1.磨料的粒度及選用

粒度是指磨料顆粒的大小,即粗細程度。為使用方便,將大小相近的顆粒,按一定尺寸範圍分級,用粒度加以表示,稱作磨料的粒度號。有4#—240#及W63—W0.5,習慣上,將4#—240#稱為磨粒類磨具(共27個級別),以篩分法測定其粒度。將W63—W0.5稱為微粉類(磨粉)磨具(共14個級別),以顯微鏡分析法測定其粒度。我國磨具的粒度及其對應的尺寸(GB 2477—1983)。

磨料和拋光粉可用水或油調成漿狀直接使用,也可做成塗附磨具,如砂布、砂帶、鍍鑽粉工具等;還可以做成固結磨具,如砂輪、油石、磨頭、砂瓦等。

2.天然磨料

天然產出的磨料,史書上稱為“解玉砂”,玉雕行業則稱為“砂子”。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的玉雕行業一直使用天然產出的“解玉砂”。

“解玉砂”是天然產出的、硬度很高的各種礦石砂。在玉雕行業中所使用的“解玉砂”質地、名稱、產地和品種也不一樣。如剖石采玉時用的是“黃砂”,即石英砂;雕刻時使用的是“紅砂”,即石榴子砂;拋光用的是產自雲南的“紅寶石粉”。據各種資料記載,曆史上“解玉砂”的重要產地有:酒泉、真定、玉田、順天、邢台等。

天然產出的各種礦砂,大小不一,質地不純。使用時,要進行分選。

傳統的分選工具是大鐵鍋、水、各種不同網目的篩子(俗稱“羅”)。將“解玉砂”放入普通的大鐵鍋中,注入水;然後用木棒攪拌,略等幾分鍾後,將泥水排出;又注入清水;如此數次,可將泥砂排盡;待泥砂排盡,用木棒攪拌幾下後,便用木棒輕擊鍋邊,使鐵鍋產生震動;過一會,最粗的砂子便會沉入鍋底,可及時撈出,放一個盒裏;再繼續敲擊鐵鍋,過一會兒,又可撈出較細的砂子;如此重複,便可粗分出幾種粒度不同的砂子;然後進行細分;將粗分好的砂子倒入一個篩子中,同時放入盛水的鐵鍋之中,輕輕搖晃,細砂便漏至鍋底,粗砂留在篩中,將漏入鐵鍋中的細砂放入另一個網孔更小的篩子裏;再次重複上述過程,就可在篩子中得到某一粒度的砂子。隻要用上述方法細分,便可以得到各種粒度、適合於各種用途的砂子。

用過的砂子也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篩選。因為砂子有一定的脆性,在磨削玉石的過程中,會裂成粒度更小的砂子。最細的砂子可用於拋光。

3.人工合成磨料

人工合成磨料,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產出來的磨料。一般地說來,人造磨料比天然磨料(天然金剛石除外)品質純淨、硬度高、性能好、來源方便。因此,人工合成磨料很快地取代了天然磨料。

我國製造人工合成磨料的曆史晚於國外,但有史料證明,在清乾隆二十八年之前已能生產人工合成磨料——“火鐮片”。

現在,我國人造磨料發展得很快,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磨料行業,能生產剛玉、碳化物、超硬磨料三大類,十幾個品種,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常用的磨料品種。

磨料用作磨削加工,應具有很高的硬度、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並具有一定的脆性。由於磨料的硬度比被加工的玉石材料的硬度高得多,因此磨料能順利地磨削,加之磨料熱穩定性好,能在高溫下不失切削性能;同時又有一定的脆性,在磨削力的作用下能自身碎裂更新它的切削刃,以保持磨料的鋒利。

4.主要磨料的生成和特性

①碳化矽:碳化矽,又稱為“人造金剛砂”,分子式是SiC。是將石英砂(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與焦炭混合,並加入少量木屑和食鹽,放置電爐中加熱至1800℃生成的。

純碳化矽是無色結晶體,但很少見到。常見的碳化矽因混有雜質,故多呈黑、綠、灰色。碳化矽的硬度很高,僅次於金剛石。耐高溫、耐酸。

②碳化硼:碳化硼,是將三氧化二硼和瀝青焦的混合物,放置電爐中加熱至2800℃生成的。碳化硼的硬度也很高,僅次於金剛石。

③金剛石:磨料硬度極高,棱角鋒利,導熱性好,切削性能優良,是理想的磨料,但因價格昂貴,使用麵不廣。立方氮化硼是近幾年研製成功的優質超硬新磨料,其硬度近於金剛石,熱穩定性優於金剛石,並具有較好的化學惰性,磨削性能很好,特別適合磨削既硬且韌的特種鋼材,如耐熱鋼、高釩、高鉬、高鈷合金鋼等,其磨削效率比金剛石高五倍左右,比剛玉類磨料高近百倍。

(二)拋光粉

拋光粉是專門用來拋光玉石和寶石製品的。各種寶石和玉石要采用相應的拋光工具和拋光粉。

拋光粉的主要品種:

1.氧化鐵拋光粉

氧化鐵拋光粉為紅色粉狀,俗稱“紅粉子”、“紅土子”、“鐵氧紅”等,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分子式:Fe2O3。性質穩定,不溶於水,溶於鹽酸,易汙染衣物、用具、手指等。

2.氧化鉻拋光粉

氧化鉻拋光粉為綠色粉狀,俗稱“綠粉子”、“鉻綠”。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鉻,分子式:Cr2O3。易汙染衣物、用具、手指等。其顆粒不太均勻,易在玉石製品上留下擦痕。

因其色為深綠,尤宜拋光翡翠製品,不宜拋光淺色或帶有小裂綹的玉石製品。

3.天然鑽石粉

天然鑽石粉是將自然界中產出的低檔鑽石壓成粉末,按粒度粗細分號,粗者為磨粉,細者為拋光粉,宜選用3200~6000網眼的微粉。

4.氧化鋁拋光粉

氧化鋁拋光粉的種類較多。有“礬土粉”、“藍寶石粉”、“紅寶石粉”、“人造紅寶石粉”,其化學成分均為氧化鋁。

氧化鋁拋光粉大都是白色粉末狀,不溶於水。拋光效果很好,廣泛地用於玉石、寶石、金屬的拋光。

紅寶石粉係用人造金剛石壓碎成粉末經精密篩分而成,顏色為粉紅色。故稱為紅寶石粉,拋光效果尤佳。

5.二氧化鈰

二氧化鈰為粉紅偏黃色粉末。易溶於濃酸,不溶於稀酸,為稀土拋光粉,尤宜拋光水晶製品。

6.二氧化矽

化學成分與水晶相同,顏色有白色和淺黃色兩種。拋光性能較好,廣泛用於瑪瑙及各種玉石製品的拋光。

7.二氧化錫

俗稱氧化錫。用於拋光的微粉質地不純,質量不穩定。純度較高的二氧化錫微粉為奶油白色,加水後立即散開。

8.二氧化鋯

為紅棕色的粉末。拋光性能與二氧化鈰相同。

9.碳化矽

宜選用特細的微粉。

10.碳化硼

宜選用特細的微粉。

(三)拋光粉的正確使用

拋光粉的正確使用有兩點。

1.正確地選用拋光粉

不同的拋光粉與相應的拋光工具配伍,可產生較佳的拋光效果。不同的拋光粉對於不同的玉石製品也有不同的拋光效果。因此,熟悉每種拋光粉的特點很重要。

2.分類存放,分號使用

各種拋光粉性能是不同的,存放時要分門別類,不宜混淆錯亂,也不宜有異物粉塵混入。

另外,即使是同一種拋光粉也有粒度上的不同。拋光時應先用較粗的,後用較細的,最後用最細的微粉。因此,應當分號存放,在換細微粉時,應將有關工具、玉石製品洗淨,才能保證拋光的工作質量。應當知道,在細微粉中哪怕混有幾粒粗粉,都會在玉石表麵留下不易除去的擦痕,影響拋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