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的傷勢並沒有痊愈,但當他得程誌出現在前沿,便向小島請求帶傷到前線指揮,欲報一箭之仇。小島不甘心失敗,打算集中精銳進行反撲,前方正缺少得力幹將,這時見渡邊請戰便欣然批準。這次雙方大部隊作戰,基本都打出了王牌,但渡邊此次卻有上百輛的坦克協同作戰,實力上明顯超過了程誌的直屬團。
渡邊到位後不久就展開行動,首次就派出了四十多輛坦克,在步兵的配合下開始進攻。占有優勢的他認為,憑借這樣的強悍實力,一次性就攻克直屬團的陣地。可他沒想到程誌在正麵戰場的陣地戰中,仍然在巧妙的發揮著小分隊的優勢。
與此同時程誌也得知了對手是渡邊,更加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直屬團的防禦正麵大概八公裏,適合日軍坦克進攻的寬度約三公裏至五公裏。程誌命人按這個長度,緊挨一道壕後麵又挖了一道並列的專用交通壕。
這道交通壕略有不同,深度至少兩米,寬度概略一米五,基本是直的,橫向貫穿整個防禦正麵。交通壕的地麵盡量鋪修的平整結實,相距五百米或一千米構築有一個多人射擊位置。這些射擊位置都凹進壕壁,且有半米高的台階。這樣,即便是人員在壕內昂首挺胸行走也很安全,更不會被對麵的日軍看到,射手站在台階上不影響射擊和交通。
射擊位置後麵的路麵約三米寬,完全可以並下兩輛摩托車。相對應的壕壁也被挖掉一塊空地,足夠兩輪摩托車急速調頭。每個射擊位置上方都用數根大圓木搭建了足夠寬度的木橋,便於一道壕的人員從上方通過,同時也加強了隱蔽性。
每個射擊位置都安排了幾名特務連的精兵堅守,但他們的任務宗旨並不是還擊,而是掩護和保障。如果沒有突擊隊員到位,他們隻需要隱蔽。他們都攜帶了工兵鍬,以便於隨時搶修被炮彈誤中的路麵,以及處置其它意外。另外每個射擊位置下麵都挖有防炮洞,便於他們在炮擊後能一步到位。在整條交通壕相對中間的位置,有一輛備用的兩輪摩托車,以防意外。整個交通壕,沒有程誌的命令,任何人或物不得出現在交通壕裏。
程誌將隊員們分成三組,每組兩人。每組乘一輛摩托車,每人背一個背包。但這並不是出任務的背包,而是另配發了一個,每個背包裏隻放了四枚火箭彈。石峰和安靜一組,武強和唐樂一組,文博和韓水生一組,交替駕駛射擊。
……
渡邊按常理首先對直屬團的陣地進行了炮擊。炮火剛停,全團便迅速進入戰鬥位置。隱藏在防炮洞裏的士兵迅速查看相應負責的路段,補修個別受損路麵,作業完畢後及時發出了信號。此時隊員們已經按指定位置就位,日軍的坦克距陣地已不足百米。但這對於火箭筒射手來說,則十分有利,在這樣的距離上射擊坦克,僅是普通射手就幾乎可以做到百發百中。坦克要和步兵相互配合,因此速度較慢,這便更有利於隊員們的行動。
安靜迅速裝填火箭彈,石峰輕鬆首發命中,擊毀了一輛坦克。他射擊完畢後,迅速轉身將火箭筒拋給武強。唐樂早已發動了摩托車,見身後的武強接住了火箭筒,一加油門,以時速六十公裏左右的速度疾馳而去。安靜和石峰迅速跳上了摩托車,隨唐樂之後跟了上去。唐樂駕車接近下一個接擊位置開始減速,但並未停下。武強在運行中將火箭筒拋給等在那裏的韓水生,文博早已準備好火箭彈,迅速裝填。唐樂再次加速,直奔下一個射擊位置。
韓水生也輕鬆的擊毀了一輛坦克,這時安靜駕車剛好趕到,韓水生將火箭筒拋給了石峰。安靜也僅僅是減速,並未停車。她見石峰接到了火箭筒,便繼續加速向前。文博和韓水生跳上摩托車,緊隨安靜之後同速行駛。唐樂駕車趕到了下一個射擊位置才停了下來,但摩托車並未熄火,兩人跳下摩托車做好準備,這時安靜再次按時趕到。石峰又將火箭筒拋給了武強,唐樂迅速裝填,安靜同樣沒停車趕赴下一個射擊位置。武強剛剛命中目標,文博駕車趕到,他又將火箭筒拋給了韓水生……
正輪到武強疾速駕駛時,一名士兵被日軍的炮彈掀進了交通壕裏,倒在路上生死不明。偏偏在這個時候,武強駕車已經接近。他當機立斷,不僅沒有減速停車,反而加大了油門,猛的一抬手把從這名士兵身上騰空飛過。後麵的兩組隊員也同樣效仿,紛紛越過這個意外的障礙。距離這裏最近的特務連士兵隨後立刻趕來,將這名士兵抬走。
……
就這樣他們輪翻駕駛射擊,非常連貫協調。時間,車速,距離,都把握的非常好。他們動作迅速,射擊準確,配合得當,讓程誌都感到有些意外。正如吳夢所說,這完全是一場摩托車接力賽。隻不過他們所處的不是賽場,而是戰場。手中傳遞的不是接力棒,而是火箭筒。
在整個過程中,石峰負責現場暫時指揮。坦克兵出身的他,跟據日軍的坦克陣形準確的判斷出日軍的意圖和薄弱環節,隨時靈知調整各種有利狀況。
程誌的心機還不止如此,他僅在這一次初戰,就亮出了家底。全團所有的人員和武器裝備幾乎全部參戰,各種輕重機槍火炮全部上陣。他還傳令每個班按文博規製定的統一模式,簡製了小拋射板,類似蹺蹺板狀。雖然精度很差,但能將手榴彈拋至百米左右。而且程誌還將全團的手榴彈都集中到一道壕使用,以便手榴彈跑被拋射的更遠,讓日軍基本沒有靠近的機會。
渡邊認為如此強大的攻勢,程誌幾乎沒有阻擋住的可能,因此坦克和步兵的隊形相對密集。前幾輛坦克剛被摧毀的時候,他並沒有太在意。但他很快發現坦克被摧毀的速度驚人,基本一分鍾就被摧毀一輛,而且連人帶坦克都是遭受徹底的毀滅打擊。這時他才覺得情況不對,開始注意觀察。火箭筒的出現,讓他大吃一驚。
此時日軍才剛剛發起進攻不久,在近至直屬團百米左右後,開始舉步為艱,損失慘重。直屬團輕重機槍的密集火力網,讓日軍的步兵一排排的倒下,不得不躲藏到坦克的後麵,企圖依賴坦克做掩護。然而坦克卻被火箭筒接二連三的摧毀,至使步兵無法與坦克靠的太近,更是完全暴露在直屬團的炮火打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