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三(下)(2 / 3)

“我記不住,記不住,幹脆你就直截算出答案來吧,交上去應付。”靜茹急切等待“吃”現成的。曉海忍不住筆撂桌上,躥出房門手指靜茹,向她發射連珠炮:“左一個記不住,右一個記不住,你們老娘們就是記不住正經事兒,我們分廠車間那幫女同誌也是,老婆婆偏向這個兒子啦,老公公向著那個姑娘啦,過了多少年,還念念不忘,講究起沒完沒了,學習中的問題,你講一百遍,她也記不住。”聽曉海一番言論,張淑華笑得筆和紙在她手中不停抖動。靜茹難為情抿著嘴,舉起拳頭朝丈夫後背連捶幾下:“讓你糟踐我們女同胞!”

曉海擺脫靜茹跑回屋,筆下一陣“沙沙”耕耘,一篇文章便脫穎而出。靜茹進屋把手裏算術題放在桌上,取過曉海寫滿字跡的稿紙,在地上踱著步子,饒有興趣輕聲朗讀:

邂逅

星期天,我到商店買衣料,正在欣賞櫃台上擺放著的琳琅滿目商品。迎麵一位中等身材,臉上布滿笑意,下巴上留著花白胡子的老人,正眯著雙眼,新奇地瞧著電視機熒屏上播放的文藝節目。從老人衣著上一看,便知是從農村剛來城裏的農民。正欲閃身在他身邊走過去的瞬間,忽然覺得這位老人有些麵熟,似乎在哪兒見過。哦,想起來了,原來他是我下鄉在集體戶時,我們屯的董大爺。我連忙轉過身,同他打招呼:“董大爺,你還認識我嗎?”董大爺的目光從電視機移向我,一邊打量著我一邊驚訝地問:“這閨女是……”“我是集體戶小李啊,董大爺。”“小李?哎呀,我想起來了,你都長這麼大了……”董大爺對我們商店邂逅十分興奮。我連忙詢問董大爺:“董大爺,現在你們生活咋樣?”他用手捋著胡須,臉龐上綻開笑容回答:“挺好,同你們在咱屯時相比,是天地之差,挨餓的人家沒有,屯裏都有蓋磚瓦房的人家了,這不,小兒子結婚,我來城裏打算買台電視。”與董大爺分手,望著他的背影,我回憶起他家過去的往事。十多年前,他家七八口人,他和大兒子兩人在生產隊幹活,董大爺是幹莊稼活的好把式,一天起早貪黑地幹,一年到頭,扣除了口糧,隻拿回幾十塊錢。居住的茅草房搖搖欲墜,也沒錢拾掇,家裏人穿的衣裳補丁摞補丁,一家人蓋三條棉被,火炕上沒有褥子。通過這次邂逅,我心裏琢磨: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生活實實在在是改善了,他們的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靜茹朗讀完作文,欽佩說:“曉海,你真行,寫得漂亮!我敢說,這篇作文拿到我們車間,水平數一數二,李姐保證滿意,實踐證明,你大學沒白念。”

“一篇優秀作文的創作源泉,來自於生活。我這也是在商店與魏大爺邂逅,了解到農村發生的襲人變化,才得心應手加工出《邂逅》這篇作文。看到農民生活得到改善,我真盼望咱們家庭境況有所改觀,憑借參加工作年限,分得一所自己的住房。”

“曉海,你聽說了嗎?咱們知青的工齡改了,由入廠時間改為下鄉時間。”

“下鄉既不是勞改,也不是無業,當時,無數知青肩負反修防修、接受再教育使命,奔赴農村,下鄉年頭算工齡,理所應當。但是我們工廠這次分房,下鄉暫時還不算工齡。”

聽完曉海的話,靜茹臉上掛上愁雲。

上半夜十點多鍾,一幢幢樓房玻璃窗燈光,如同電影院影片開演前天棚上的亮點,一片一片熄滅。偶爾幾戶閃爍光亮的人家,也更換上台燈。在窗紗遮蔽和高聳路燈掩映下,顯得微茫幽暗。

紅梅安頓女兒入睡,合上廚房窗簾,擰開水龍頭打盆水,匆匆忙忙洗濯完臉手腳,拖拉上脫鞋,黑暗中身坐寫字台前一把椅子上,打開台燈開關,借著燈光,從抽屜裏拿出一本兒稿紙攤在台麵,從筆筒中抽出支鋼筆在手中擺弄,思索著。

尋覓到十三年前送走女孩的蹤影,並初步判定事情的真實性。令她心扉敞開兩扇門,迎來柔和怡人的微風,甜蜜的愜意、淡雅的韻致,蕩漾在心瓣。紅梅抬起左手,大拇指、二拇指揉搓兩下,又抬高手指,二拇指輕輕刮了下下唇,右手中握著的鋼筆筆尖迫不及待地在稿紙上運動,向廣闊天地中雙鳳屯一所農家小院傳播喜訊:

二哥二嫂:

你們好!今天,距離你們二三百裏地遠的紅梅,向你們夫妻二人傳報一個令你們為之振奮,幾天幾夜難以入睡的特大喜訊:1971年春天,我們幫助你們送人撫養的女嬰,終於見到蹤跡……寫到這兒,紅梅撂下手中的筆,思量一會兒,在“紅梅”後加上“曉海”兩個字,在“喜訊”後加上“幾經周折”四個字,才繼續往下鋪敘:她名字叫閆閱,一米五八的個頭,苗條的身材,濃密的頭發,梳著兩隻短辮,白皙的臉龐,甜甜的酒窩,高高的鼻梁,兩隻眼睛楚楚動人,分外嬌豔。同你家小紅小時候的模樣有些相似。閆閱如今生活得非常幸福……二哥二嫂:說實話,十三年前,作為知青的我們年齡尚小,是很單純的,不太懂得骨肉分離的痛苦,也不完全理解,將給父母的精神上帶來巨大創傷。隻有若幹年後,我們二人各自建立自己的家庭,分別做了母親、父親的時候,才真正理解這麼多年來,你們對自己親生骨肉思念之情的汨汨情愫。女孩的照片擇日有機會一定給你們寄去,請你們二位親眼看看女兒的倩影。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將想方設法把閆閱帶回雙鳳屯,到你家小住幾日,滿足你們盡情享受母女、父女見麵的天倫之樂,但事實的真像,你們一定要嚴格保密。歲月如失,鬥轉星移。漫長的十多年過去了,我倆誰也沒有忘記雙鳳屯這座鬆遼平原上,再普通不過的小屯落,沒有忘記那裏淳樸憨厚的農民們。那漫無邊際的青紗帳,大片大片的高粱、苞米、穀子,清清的河水、輕便的小橋,晚霞掩映下,小屯炊煙嫋嫋,永遠儲存在我們記憶之中。此時此刻,我們仿佛沒有長大,重新回到廣闊天地裏,小紅梅肩挎藥箱,正行走在通往大隊的路途中,十七八歲的曉海身穿中山裝,手中緊握鐮刀,漫步在青紗帳間的羊腸小道上,保衛著豐收的果實。請代我們集體戶同學向魏大爺、大娘、柳書記、長順等鄉親們問好!對了,也別忘記小紅和大小,告訴他們,紅梅張淑華阿姨、曉海叔叔想念他們。此致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