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堅守生活原則,做無憂貴族(3)(3 / 3)

媽媽驚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麵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諾依,趕快去!”當諾依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慈愛地對她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就像現在這樣的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驚喜地跑回家,告訴給了媽媽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專家解析

古人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其善良品質是可貴的,其道德情操是高尚的。同時,感恩的能力是個人維護自己的內心安寧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接受他人的恩惠,如此,我們生活的才會更加輕鬆和幸福。也會讓我們能夠更加友好地與別人相處,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執。但如果你對他人的幫助和恩惠沒有絲毫的表示,時間長了,別人就會認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對你的幫助自然就會減少;如果你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對你怒目以視。所以,常懷一顆感恩的心,養成一種感恩的習慣,才時常會讓你體味到人生的幸福。

有一段話說的好:“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誌……”因為心存感激,才不會有太多的不滿和怨恨,才能保持情緒的穩定和愉悅,才能更好地麵對身邊的一切。

感恩不是壓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債務負擔,而是催人向上的動力。再者,對生活對他人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和災難,也往往能夠安度危機。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對於沒有感恩習慣的人來說,即使遇上了福,福也常常會轉化為禍。

心理指南

學會感恩,是善舉,是回報,更是影響生活的一種習慣。學會感恩,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必須要領,是我們生命中的必備情愫,更是我們在人生中博取成功的必經捷徑。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把感恩當成一種心理習慣,讓它充盈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1.感恩父母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且撫養我們長大,教育我們成人,為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動,感恩父母吧,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隻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比如,幫父母做點兒家務,為他們留下點兒零花錢,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回家看看,給父母多一些關係和陪伴等。

2.感恩老師

老師燃燒了自己的青春,培養了一代一代的人才。他們的幸福,是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喚他的一聲“老師”,是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感恩老師,用優異的成績,用驕人的成功,用你一點一滴的進步來告訴老師,“老師,我能行”。哪怕是受到過老師的批評,也要明白那是為自己好。

3.感恩他人

任何幫助過我們的人,打擊過我們的人,都值得我們去感恩。因為前者給予了我們溫暖,讓我們自信前行,而後者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給了我們警示和指正,讓我們成長和進步,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沒有他們,我們可能就會放棄,就會走向錯誤的方向,所以要對他們真誠地說一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