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堅守生活原則,做無憂貴族(2)(1 / 3)

2.做事不要匆匆忙忙

因為趕時間而趕著把事情做完的人,通常事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完善或重複沒做好的事情,所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如果真的沒有時間把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完善,至少要把最重要的事認真做好、做完。

3.要敢於不恥下問

不完整的溝通是時間的一大殺手。不要猜測別人的意思,也不要假裝自己知道情況,開口問清楚,比嚐試從不完整的信息中拚湊出全貌容易得多。保持沉默和不去麻煩別人,不是最重要的目標,成功完成事情才是你的目的。

4.不要事事求完美

力求把事情做到最好,而不是做到完美。避免在同一件事上投入過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5.時間“四象限”法

重要緊急的事馬上做,例如客戶投訴、技術故障等,要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一般影響深遠,例如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等,這類事情的效益是中長期的,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這類事物上;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學會說“不”。比如,參加一個冗長但無意義的會議。對於這類事情能不做就不做,但拒絕或推脫也要講究技巧,不要直截了當,要委婉;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盡量不去做。如果確實需要做,那麼要嚴格限定時間,比如和人聊天,限定一個小時,時間一到就立刻離開,千萬不要被無聊的人和無關緊要的事纏住。

生命的承受力是有限的,當負擔達到極限時,一根稻草的重量也足以把人壓垮。盡管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我們都要時刻講究責任心,但也不能凡事都自己一個人扛,學會分擔才會減輕壓力,提高效率。

心靈故事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漁竿,然後他們就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迫不及待地在原地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轉眼間就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雖然一連幾天他都吃得很飽,日子過得很舒服。但是不幾天,他就把魚全部吃光了。他再也沒有東西吃了,想釣魚也沒有漁竿,很快便餓死在魚簍旁邊。

另一個得到漁竿的人,提著漁竿朝海邊走去,他準備到大海裏去釣魚。他忍饑挨餓地走了幾天,但是就在他已經能看到遠方蔚藍的大海時,終於筋疲力盡,再也走不動了。最後他隻能倒在了他的魚竿旁,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長者的恩賜:一根漁竿和一簍魚。但他們沒像前兩個人那樣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尋找大海。

他們兩個帶著魚和漁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們每次隻煮一條魚,兩個人分著吃。經過幾天艱難的跋涉,他們終於來到大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專家解析

同樣是麵對著漁竿和滿簍的魚,四個人卻有不同的表現。

前兩個人隻顧眼前利益,不懂合作,寧可自己獨吞也不和別人分享。而後兩個人卻懂得相互合作,他們知道光靠自己是不行的,於是兩人選擇了合作和分享,發揮了漁竿和一簍魚的雙重功效,最後既解決了問題,又獲得了利益,過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生活需要合作,有時候自己無法獨自承擔的事情,兩個人互相配合就能共同把事做好。講究責任感是為了讓人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必須讓一個人獨立承擔,即使你付出再多,解決不了問題就是不負責任。因此一個人學會了與別人分擔,也就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可以使彼此的步調都放慢一些,壓力都減輕一些,收獲卻能夠獲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