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治療方法(八)(2 / 3)

韓一生通過非擴髓型脛骨內鎖髓內針和旋轉加壓式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學分析及兩者治療的骨折的回顧性隨訪,比較兩者生物力學的特性和臨床適應證的選擇。方法是用屍體脛腓骨5對,造成中段斜形骨折,隨機用內鎖髓內針和外固定架固定,在WJ-10A試驗機上測試。同時對用其治療的44例患者進行隨訪,平均隨訪時間13個月。結果示外固定架承受的平均最大破壞載荷(MLF)為2130N,內鎖髓內針為2275N,兩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臨床隨訪發現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X線曝光時間以及輸血等方麵存在著顯著差異(P<0.01=,但在骨愈合時間、不扶拐行走時間以及膝踝關節功能等方麵並無差異。認為兩者都具有手術不剝離骨膜、骨折固定牢靠、關節功能影響小的優點,外固定架多用於開放性骨折,對脛骨骨幹或幹骺端的骨折都適合;內鎖髓內針多用於閉合性骨折,隻適合脛骨骨幹的骨折。脛骨節段性骨折和骨不連應首選脛骨內鎖髓內針。

第五節練功療法的分類、作用和注意事項

練功療法

練功療法古稱導引,現代又稱功能鍛煉。是指通過肢體運動的方法來防治傷病,增進健康的一種療法。傳統的練功在肢體運動的同時還強調調神與調息,運用肢體運動與意、氣結合的方法來防治皮肉、筋骨、氣血、髒腑、經絡的傷病,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數千年來一直為曆代醫家所應用,是中醫傷骨科有效的傳統療法之一。

練功療法的分類

1.局部鍛煉為了預防或治療肢體傷病,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某一肢體的主動活動稱局部鍛煉。局部鍛煉采用的動作,多具有獨立性,互不相連,活動量小,每個動作的臨床意義明確,可針對患者的傷病重複操練,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消除腫脹,減少疼痛,防止組織粘連、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關節失穩等作用。局部鍛煉時配合氣功功法的調神,則可使患者在肢體活動的同時逐步做到排除雜念、呼吸勻和,用意識引導肢體活動,使肢體活動更加協調,減輕疼痛。如在骨折的早、中期,囑患者在複位固定後,骨折周圍肌肉進行不帶動關節運動的等長收縮鍛煉,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靜脈回流、消腫止痛的作用。通過肌肉的收縮,還可增加骨折端的應力,從而促進骨折的愈合。如果在鍛煉的同時采用氣功中的調神與調息方法,則可使患者在鍛煉時逐漸轉移對骨折處疼痛的感受,消除因骨折而產生的焦慮不安及其他雜念,使患者的身心都得到放鬆,達到用意識引導肢體活動,減少不必要的肌肉緊張,使肢體運動更加協調,符合鍛煉的要求,真正達到減輕疼痛,促進骨折愈合的目的。

2.全身鍛煉為了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延緩衰老,或配合某些傷病的治療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肢體的全麵鍛煉稱全身鍛煉,全身鍛煉除采用體育療法外,可配合氣功中的套式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組成套路,並根據功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調息與調神方法,使鍛煉時做到外動內靜、動中有靜,身、心、息密切結合,對調和氣血、促進與協調髒腑功能、延緩衰老有積極的作用,常能彌補方藥之不足。全身鍛煉方法,運動量較大,動作較多,故適宜體質較好、肢體運動自如者。如有明顯的傷病,采用局部鍛煉為宜。

3.按有無輔助器械分類有器械鍛煉:患者使用鍛煉器械輔助練功,又稱器械鍛煉。局部鍛煉采用器械進行鍛煉的目的主要是方便傷肢關節的主動活動,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力量,恢複損傷肢體各關節的協調活動。有時還可減少無需鍛煉部位的疲勞傷損,從而彌補徒手鍛煉的不足。多用於損傷後期的康複,如作大竹管蹉滾、腳跟轉軸進行下肢諸關節的鍛煉、搓轉胡桃或小珠鏈進行手部諸關節的鍛煉等。全身鍛煉采用器械進行鍛煉主要是增加全身活動的負荷與提高鍛煉的興趣,進一步促進髒腑氣血運行和肢體功能的協調運動。全身鍛煉采用的器械有刀、劍、棍、扇等。

無器械鍛煉:患者依靠自身機體活動,作徒手練功活動稱無器械鍛煉,無器械鍛煉經濟、方便、簡單、有效,是練功療法最常見形式。如太極拳、八段錦及各種不同的保健功法。

練功療法的作用

1.消腫定痛

損傷後,由於瘀血凝滯、脈道不通,從而導致肢體疼痛腫脹。有效的練功可促進肢體氣血流通,促進靜脈血液、淋巴液的回流,達到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目的。現代研究證實,在鬆靜功的鍛煉過程中,血漿腦啡肽含量呈增高趨勢,提示與氣功鎮痛原理有關。

2.舒筋活絡

肌筋勞損、損傷後期或年老體衰,肢體氣血不暢,致使筋失所養、筋肉萎縮而見肢體酸痛麻木、活動不利。練功可使肢體氣血通暢、筋肉得養、關節滑利、肌肉容積增加而減輕損傷肢體的萎廢。

3.促進骨折的愈合與肢體功能的恢複

骨折複位後,在有效固定的同時,進行三期練功,可促進骨折的愈合與肢體功能的恢複。早期進行骨折周圍肌肉不帶動關節活動的等長收縮,在消除組織腫脹的同時可增加骨折兩斷端的壓應力,有效地促進骨折的愈合。如為夾板固定,肌肉的等長收縮還可有效地增加夾板內的肌容積,促使骨折殘餘移位得到進一步矯正;骨折中、後期,通過傷損肢體肌肉帶動關節活動的等張收縮,在促進肢體氣血流通、利於骨折愈合的同時,還能及時改善傷損肢體的運動功能從而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