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治療方法(一)(3 / 3)

主治跌打損傷。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創口者忌用。

(2)祛風除濕類:適用於損傷後複感風寒濕邪而成痹者。其代表方劑,如損傷風濕膏(《上海傷科學》經驗方)。

主治一切損傷風濕。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創口者忌用。

(3)祛腐生肌類:適用於創口感染後腐肉不脫者。其代表方劑,加生肌玉紅膏(《外科正宗》)。

主治潰瘍膿腐不脫、新肌難生者。

禁忌及注意創口感染初期忌用。

3.散藥又稱摻藥或丹藥。是將藥物研成極細粉末,瓷瓶收貯備用。應用時或將其直接摻於創麵上,或用引流條插入傷口內引流,或撒於膏藥上貼於患處,臨床常用有5種。

(1)止血收口類:適用於一般創傷出血。其代表方劑,如花蕊石散(《和劑局方》)。

主治創傷出血。

禁忌及注意創口已感染者忌用。

(2)祛腐拔毒類:適用於創麵腐肉未去,或肉芽過長的患者。其代表方劑,七三丹(《中醫傷科學》經驗方)。

主治創傷感染傷口,流膿未盡、腐肉未清。

禁忌及注意創麵新鮮、有新生肉芽組織者忌用。

(3)生肌長肉類:適用於膿水稀少、新肉難長的創麵。其代表方劑,生肌人寶散(丹)(《中醫傷科學》經驗方)。

主治各種創口。

禁忌及注意創麵不新鮮及有壞死組織者禁用。

(4)溫經散寒類:適用於局部寒濕停聚、氣血凝滯疼痛、損傷後期患者。其代表方劑,如丁桂散(《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主治風寒濕所致痹痛及陰證腫瘍疼痛。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紅腫灼熱者禁用。

(2)活血止痛類:適用於損傷後,局部瘀血結聚腫痛者。其代表方劑,如四生散(原名青洲百丸子《和劑局方》)。

主治跌打損傷腫痛,關節痹痛。

禁忌及注意局部紅腫灼熱者禁用。如出現過敏性皮炎即停敷。

4.外敷藥注意事項

(1)少數患者敷貼藥後,有過敏反應而產生接觸性皮炎,當皮膚奇癢及有紅色丘疹出現應及時停敷,若已形成水泡,應用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抽吸幹淨水泡中的液體,外搽紫藥水,必要時再外敷四黃散膏,至炎症消退為止。

(2)換藥的時間,根據損傷輕重、傷情的變化、腫脹的消退程度、天氣的冷熱來決定。一般2~4天換藥1次,後期患者亦可酌情延長。

(3)若為開放性骨折或局部有創口者,禁用外敷藥,避免引起感染。

(4)骨折不穩定者慎用,以免影響固定效果以及換藥時發生骨折再移位。

搽擦法

搽擦法始見於《素問·血氣形誌篇》: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於按摩醪藥。醪藥就是用來配合按摩而塗搽的藥酒。搽擦藥可直接塗搽於傷處或施行理筋手法時配合外用。臨床常用有以下兩種:

(2)酊劑指外用藥酊或外用傷藥水,是用藥與酒精浸製而成。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絡作用。其代表方劑,如舒筋止痛水(《林如高正骨經驗》)。

主治跌打損傷,局部腫痛。

禁忌及注意皮膚損傷者禁用。

2.油劑指外用油劑或油膏。是用香油把藥物熬煎去渣後製成油劑,也可加黃蠟收膏而成油膏。具有溫經通絡、消瘀散血的作用,適用於關節筋絡寒濕冷痛等症。其代表方劑,如傷油膏(《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主治於施行理筋手法時,塗擦於患處,同時起到潤滑作用。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創口或皮膚有炎症者禁用。

熏洗法

(2)熏洗法是將藥物置於鍋或盆中加水煮沸後,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候水溫稍減後用藥水浸洗患處的一種方法。冬季可在患肢上加蓋棉墊,使熱能持久,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具有舒鬆關節筋絡,疏導腠理、流通氣血、活血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關節強直拘攣、酸痛麻木,或損傷兼夾風濕者。多用於四肢關節的損傷。其代表方劑,如四肢損傷洗方(《中醫傷科學講義》經驗方)。

主治四肢骨折、脫位、扭挫傷後筋絡攣縮疼痛。

禁忌及注意局部為新鮮開放創口者忌用。

2.洗滌法多用於創傷,是以藥物製成水溶液,供創口或感染傷口洗滌用。當前常用的有野菊花或金銀花或蒲公英煎水,或2%~20%黃柏溶液,供洗滌創口之用。

熱熨法

熱熨法是一種熱熨治療的方法。可用粗鹽、黃沙、米糖、麩皮等(燒)炒後裝入布袋中熱熨患處。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止痛作用,適用於軀幹部不易熏洗的部位。臨床常用有以下2種:

(2)坎離砂又稱風寒砂(成藥,見《中醫傷科學》)。

用醋水各半,將藥熬成濃汁,再將鐵砂炒紅後攪拌製成。使用時加醋約30克,裝入布袋內,自然發熱,敷在患處。如太熱可來回移動。

主治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痛。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紅腫熱痛者禁用。

2.電滲熨法是根據中醫傷科常用的熏洗劑加電熨而成。能使局部溫度增高,加強滲透力,將藥液滲入軟組織內,從而發揮其藥物效能,達到活血祛瘀、疏經通絡、疏其汗孔、宣導外邪而解除病人疾苦的一種新的輔助療法。

用法將以上藥物浸於50%酒精20kg中10~14天後備用。將浸泡好的藥液,用5層紗布浸濕,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理發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可在局部加以拍打和使關節被動活動,每10次為1個療程。

主治凡損傷後期,肢體麻木冷痛、關節屈伸不利者。

禁忌及注意局部有炎症忌用。

附:中藥促進骨折愈合的進展

以往骨折治療均圍繞整複、固定這個總的原則不斷演變進展,固定是其核心。然而關於骨折治療的機製,有沒有什麼藥物內治可以加速骨折愈合,如果有,其原理是什麼,這些問題卻一直沒有徹底解決。至今仍有許多學者認為骨折是自然愈合,沒有藥物內治方法能促進骨折愈合。盡管如此,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仍在不懈地努力,試圖揭示骨折愈合的真諦,尋求促進骨折愈合的方法,並在實驗研究和理論實踐上都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中藥用於骨折的治療,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曆史,並總結出很多有效的理法方藥。據統計,明確記載的接骨方就有361首,藥物422種。其中內服方216首,用藥299種;外用方145首,用藥247種。藥物多為活血化瘀類、消腫止痛類、續筋接骨類等。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近來關於中藥治療骨折的機製研究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