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好發於下肢,呈片狀紅疹,腫脹、邊緣略隆起,界限清楚,手指輕壓紅色可消退,淋巴結常腫大、疼痛。病情進展中央紅色消退,脫屑。可有畏寒、發熱等局部理療或外敷藥物。應用抗生素急性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乙型溶血型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淋巴引起淺層的淋巴管炎可見皮膚上有一條或多條紅線,自原發灶伸向淋巴結,質硬,有壓痛,淋巴結可腫大疼痛,伴全身症狀積極處理原發病灶,早期抗炎治療,形成膿腫時切開引流手部急性感染甲溝炎甲溝及其周圍組織感染。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指端紅、腫、熱、痛,可形成甲溝處半環形膿腫、甲下膿腫,甚至慢性指骨骨髓炎早期非手術抗炎治療,有腔液者甲溝處縱行切開引流,或切除甲根部或拔甲膿性指頭炎手指末節掌麵的皮下化膿性感染,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指尖痛、搏動性跳痛,可引起指骨缺血性壞死早期鹽水浸泡,應用磺胺藥或抗生素,膿腫形成後切開引流。切口不應超過末節和中節交界處,以免傷及腱鞘,不能作魚口形切口化膿性腱鞘炎多由深部刺傷或附近感染蔓延引起,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疼痛嚴重,沿腱鞘有明顯壓痛,患指腫脹,屈曲、被動伸直時可引起劇烈疼痛。有高熱等全身症狀。可引起肌腱壞死,患指功能障礙抬高患指,手指固定於功能位。熱敷,應用抗生素。

必要時切開引流手掌間隙感染多由化膿性腱鞘炎蔓延而來。亦可由刺傷直接引起。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掌中間隙感染:掌心隆起,皮膚緊張,發白,疼痛,手掌水腫,中、環、小指呈半曲位,活動受限。

魚際間隙:大魚際和拇指指蹼腫脹壓痛,掌心凹陷存在,拇指略外展,示指半屈,拇食指不能對攏,全身症狀明顯應用抗生素,短期無效者及早切開引流。魚際間隙切口在掌麵腫脹有波動處,掌中間隙切口在中指、環指的指蹼掌麵,不超過掌橫紋。

【知識點】全身化膿性感染的分類:分為膿毒症和菌血症。膿毒症是指有全身炎症反應表現,如體溫、循環、呼吸等明顯改變的外科感染的統稱。菌血症是膿毒症的一種,多指臨床症狀明顯,血培養檢出病菌者。

膿毒症臨床上分為三類:革蘭染色陽性細菌膿毒症: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毒素使外周血管擴張,阻力降低。

革蘭染色陰性杆菌膿毒症:多為大腸杆菌、綠膿杆菌引起。毒素使外周血管收縮,阻力降低。

真菌性膿毒症:多為白色念珠菌引起,多發生在大量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

【知識點】全身化膿性感染的診斷原發感染灶症狀。

膿毒症表現寒戰、高熱或低體溫,起病急,發展快。

神誌淡薄或煩躁,昏迷。

心率快,脈搏細數,呼吸急促或困難。

肝脾腫大。

休克:革蘭陽性菌膿毒症發生休克晚,四肢較溫暖。革蘭陰性菌膿毒症發生休克較早,四肢厥冷。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或降低,核左移或中毒顆粒出現。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血或膿液細菌培養陽性。多次陰性者考慮厭氧菌或真菌性感染。

【知識點】全身化膿性感染的治療原則原發感染灶的處理:早期徹底清除原發灶,及時切開引流。

抗生素應用:早期、足量應用抗生素。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調整。

提高全身抵抗力:多次小量輸新鮮血,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及低蛋白血症。

對症處理。

【知識點】破傷風的臨床表現潛伏期:通常為6~12天。

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腹肌緊張、反射亢進。

發作期:典型表現為肌內持續性強烈收縮。最初是咀嚼肌,隨後為麵部肌內、頸、背、腹、四肢及膈肌。有些為牙關緊閉、苦笑麵容、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輕微刺激可誘發。病程3~4周。

【知識點】破傷風的診斷:外傷史加典型臨床表現。

【知識點】破傷風的預防傷口早期徹底清創。

自動免疫:最有效、可靠方法。皮下注射破傷風類毒素05m1,隔4~8周再注射05m1,半年到一年後第三次注射05m1,免疫力可維持10年以上。

被動免疫:傷後皮下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1500~3000U,有效期為10個月。注射前行過敏試驗。嚴重者1周後追加一次。

【知識點】破傷風的治療處理傷口,控製感染。

隔離專護,控製痙攣。

中和毒素:破傷風抗毒血清1萬~6萬U,肌注或靜脈注入。或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3000~6000U。

防止並發症:主要為呼吸道並發症。喉痙攣發生窒息或呼吸道分泌物多排出困難時及早行氣管切開,必要時行人工輔助呼吸。防止舌咬傷、褥瘡,應用抗生素,預防二重感染。

全身支持治療:補充營養,防止水、電解質、酸堿失衡。

損傷

【知識點】機械性損傷的分類按致傷原因分類銳器所致刺傷、切割傷。

鈍性暴力所致挫傷、擠壓傷。

切線暴力造成的擦傷、撕裂傷。

槍彈所致火器傷。

高壓氣浪所致衝擊傷。

按受傷部位分類:顱腦傷、胸部傷、腹部傷、肢體傷。

按組織器官分類: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內髒破裂。

按傷口皮膚是否完整分類:閉合性創傷和開放性創傷。

按傷情輕重分類:重傷和輕傷。

【知識點】機械性損傷的診斷病史詢問致傷原因。

傷後症狀及演變過程。

既往史。

體格檢查全身檢查: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初步了解創傷的嚴重程度,嚴重者應同時進行監護和搶救。

閉合性損傷檢查:根據病史及受傷部位,尋找有意義的體征。

開放性損傷檢查:注意傷口的形狀、大小、深度、滲出及創道位置等,嚴重者在手術室內詳細檢查傷口。

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檢查等。

穿刺和導管檢查:胸穿、腹腔穿刺或置管灌流、心包穿刺、導尿或灌注試驗、中心靜脈壓監測等。

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或透視、選擇性血管造影、CT、超聲、MRI等。

損傷檢查對嚴重損傷,應立即搶救,不能因檢查延誤搶救時機。

檢查要簡潔,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可同時進行。

檢查應輕巧,避免在檢查中加重損傷。

重視明顯損傷,注意隱蔽損傷。

救治多個傷員時,勿忽視不出聲者,其有可能是病情較重者。

【知識點】機械性損傷的急救原則:搶救生命是創傷治療的首要原則。處理複雜損傷時,優先處理對生命威脅最大的緊急情況,如窒息、大出血、開放性氣胸等。院前急救與急診室搶救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知識點】機械性損傷的治療原則體位和製動:采取有利於呼吸和血液回流的體位,局部製動有利於組織修複和緩解疼痛。

鎮靜止痛:明確診斷者可少量應用。

防治感染:清創時嚴格遵循無菌術原則,開放性損傷應用破傷風抗毒素,嚴重創傷者早期應用抗生素。

防治休克。

維持體液平衡和營養代謝。

開放性損傷的處理:汙染傷口應嚴格無菌原則清創,感染者通暢引流,逐步換藥。

閉合性損傷處理:輕者非手術治療。重者嚴密觀察,必要時手術治療。

功能練習:康複期進行以促進生理功能的恢複。

【知識點】燒傷麵積計算中國九分法:將人體表麵分為11個9%加1;頭頸部為1×9%,軀幹為3×9%,雙上肢為2×9%,雙下肢加臀部為5×9%加1。

手掌法:患者手指並攏,整個手掌為體表麵積的1%。

小兒燒傷麵積計算:兒童頭大下肢小,按下列公式計算:頭頸部麵積=[9+(12-年齡)]%,雙下肢麵積=[46-(12-年齡)]%。

【知識點】燒傷深度判斷:燒傷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

分度特點愈合時間瘢痕Ⅰ度燒傷生發層以外的表皮淺層燒傷3~7天不留瘢痕淺Ⅱ度燒傷傷及表麵及真皮乳頭層1~2周不留瘢痕深Ⅱ度燒傷傷及真皮深層,殘存少量皮膚附件,可有水皰3~4周留瘢痕去皰後創麵紅白相間,感覺遲鈍Ⅲ度燒傷皮膚全層燒傷,甚至達皮下、肌內或骨骼創麵無水皰,焦黃色或炭化,痛覺消失皮膚附件全部破壞,必須行植皮修複遺留瘢痕或畸形。

【知識點】燒傷治療原則保護燒傷區,防止和清除外源性汙染。

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預防局部和全身感染。

促進創麵早期愈合,減少功能障礙和畸形。

防治器官的並發症。

【知識點】燒傷現場急救迅速脫離熱源。

保護受傷單位。

維護呼吸道通暢。

防治休克,尤其對嚴重燒傷需轉院者。

鎮靜止痛。

其他複合傷的緊急處理,如氣胸、骨折等。

【知識點】燒傷的初期處理輕度燒傷:主要是創麵處理,創麵用滅菌鹽水或消毒液衝洗,深度燒傷水皰應予清除,創麵清潔包紮,對麵、頸、會陰部燒傷采用暴露療法,一般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