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精神神經係統(二)(3 / 3)

恐懼。

強迫症狀。

驚恐發作。

焦慮。

軀體形式症狀。

軀體化症狀。

疑病症狀。

神經衰弱症狀。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或無法擺脫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動就醫。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至少3個月,驚恐障礙另有規定。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與非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各種精神病性障礙如精神分裂症與偏執性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等。

【知識點】神經症的治療: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聯用是治療神經症的最佳辦法。

【知識點】廣泛性焦慮症的臨床表現精神焦慮:不能自控擔心客觀上並不存在的某種威脅或危險和壞的結局。

軀體焦慮:表現為運動不安與多種軀體症狀。

覺醒度提高:過分的警覺,對外界刺激敏感,感覺過敏。

其他症狀:合並疲勞、抑鬱、強迫、恐懼、驚恐發作及人格解體等。

【知識點】驚恐發作又稱急性焦慮症,其特點是發作的不可預測性和突然性,反應程度強烈,患者常體會到瀕臨災難性結局的害怕和恐懼,而終止亦迅速。時常表現為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有時害怕自己完全失去控製而精神失常。發作時間短則5~20分鍾,很少超過1小時,但不久又可突然再發。

【知識點】焦慮症的治療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苯二氮"類藥物或其他抗焦慮藥物。

【知識點】強迫症是以強迫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神經症。

【知識點】強迫症的臨床表現青少年期發病,也有起病於童年期者。

多數為緩慢起病,無明顯誘因,其基本症狀為強迫觀念(強迫思想、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懷疑、強迫聯想、強迫回憶、強迫意向)和強迫動作及行為(強迫檢查、強迫洗滌、強迫性儀式動作、強迫詢問、強迫緩慢)。

可以一種症狀為主,也可為幾種症狀兼而有之。

以強迫觀念最多見,強迫行為多為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而不得不采取的順應行為。

【知識點】強迫症的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特點精神分裂症可出現強迫症狀,但往往不為強迫症狀苦惱,無主動克製或擺脫的願望,無治療要求,且症狀內容多荒謬離奇,對症狀無自知力。最主要的特點是分裂症患者具有精神分裂症的陰性或陽性症狀抑鬱症可出現強迫症狀,而強迫症患者也可有抑鬱情緒,鑒別主要是識別哪些症狀為原發性的,並有哪些主要臨床症狀恐懼症有焦慮表現,確定原發症狀是鑒別的關鍵。恐懼症的對象來自於客觀現實;有潔癖的強迫症患者也可有回避行為,但強迫觀念和行為常起源於患者的主觀體驗,其回避與強迫懷疑和強迫擔心有關腦器質性精神障礙中樞神經係統的器質性病變,特別是基底節病變可出現強迫症狀。此時主要根據有無神經係統病史和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鑒別。

【知識點】強迫症的治療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精神分析治療均可用於強迫症。

係統脫敏療法可逐漸減少患者重複行為的次數和時間。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試用厭惡療法。

藥物治療:氯米帕明最常用。SSRIS類的氟西汀、帕羅西汀、西酞普蘭等也可用於治療強迫症。

【知識點】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裏,係由於明顯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強烈的情緒體驗、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一組病症。

【知識點】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裏,係由於明顯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強烈的情緒體驗、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一組病症。

【知識點】癔症的臨床表現在精神因素的觸發下急性起病,並迅速發展到嚴重階段。

癔症性精神障礙:意識障礙、情感爆發、癔症性癡呆、癔症性遺忘、癔症性精神病等。

癔症性軀體障礙:運動障礙與感覺障礙,其特點是多種檢查均不能發現神經係統和內髒器官有相應的器質性損害。

癔症的特殊表現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稱癔症的集體發作。

【知識點】癔症CCMD-3的診斷

標準診斷標準:有心理社會因素作為誘因,至少有下列1項綜合征,且沒有可解釋這些症狀的軀體疾病。

癔症性遺忘。

癔症性漫遊。

癔症性雙重或多重人格。

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運動和感覺障礙。

其他癔症形式。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

病程標準:起病與應激事件之間有明確關係,病程多反複遷延。

排除標準:有充分根據排除器質性病變和其他精神病、詐病。

【知識點】癔症的鑒別診斷鑒別特點癲癇大發作癲癇大發作時意識完全喪失,瞳孔多散大且對光反應消失,可發病於夜間;發作有強直、痙攣和恢複3個階段,發作後完全不能回憶,腦電圖檢查有特征性變化心因性精神障礙心因性精神障礙症狀的發生、發展與精神刺激因素的關係更為密切,不具有癔症性格特點,無癔症患者那樣的情感色彩,無表演和誇大特點,缺乏暗示性,無反複發作史,持續較長常有明確的目的,表現的症狀受意誌控製,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在露麵的公開場所常矯揉造作,無一定的疾病過程與規律其他疾病癔症的失音、失聰、失語以及肢體運動障礙均需與相關的器質性疾病鑒別。後者的診斷在於詳細的軀體檢查與實驗室檢查的陽性發現。

【鏈接】癔症有可能與軀體疾患共病,所以鑒別時要慎重。

【知識點】癔症的治療心理治療。

暗示治療:誘導療法是經改良後的一種暗示治療。暗示療法適用於那些急性發作且暗示性較高的患者。

催眠療法:適合於治療癔症性遺忘症、多重人格、緘默症、木僵狀態以及情緒受到傷害或壓抑的患者。

行為治療:多采用係統脫敏法循序漸進、逐步強化地對患者進行訓練,適用於肢體或言語有功能障礙的慢性病例。

其他心理治療:解釋性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是適當服用抗焦慮藥、抗抑鬱藥,以增強心理治療療效。

物理治療:針刺或電興奮治療。

【鏈接】實施任何一種心理療法之前,要製定好完整、周密的治療程序,充分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治療的成功。

心理生理障礙

【知識點】睡眠障礙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或表現為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的一類疾病。

【知識點】失眠症的主要臨床表現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不適感、疲乏或白天困倦。

軀體困乏,精神萎靡,注意力減退,思考困難,反應遲鈍。

常因對失眠的擔心引起情緒沮喪,焦慮不安。

失眠→擔心→焦慮→失眠的連鎖反應不斷循環,反複強化,遷延難愈。

【知識點】失眠症的鑒別診斷:需排除其他軀體疾病如周圍神經炎、脊髓病、風濕性關節炎或惡性腫瘤;也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礙導致的繼發性失眠,如焦慮症常見的入睡困難,抑鬱症常見的早醒。

【知識點】失眠症的治療方法:認知療法、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使用最多的藥物是鎮靜催眠藥物。

【知識點】夜驚的主要臨床表現兒童在睡眠中突然驚叫、哭喊伴有驚恐表情和動作,兩眼直視,手足亂動,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擴大等自主神經興奮症狀。

通常在夜間睡後較短時間內發作,每次發作持續1~10分鍾。

難以喚醒,當時意識呈蒙%狀態。

醒後有意識和定向障礙,不能說出夢境內容,對發作不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