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馮瓚亂更驅盜匪(1 / 1)

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帶兵剛剛平息了四川劍閣一帶的戰亂,但在戰爭中開小差的逃兵卻流亡各地,成為盜匪。他們或聚或散,到處打家劫舍,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朝廷得知這一情況後,便派馮瓚前往梓州擔任知府。馮瓚到梓州走馬上任沒幾天。就有個逃亡的名叫上官進的軍官。率領3000多名逃兵,脅迫幾萬名百姓,趁著夜色,浩浩蕩蕩攻打梓州城。馮瓚接到軍情報告後,登上城牆仔細觀察。隻聽得城下“哇哇啦啦”地叫成一片,他便對部屬說:“你們不必擔憂,這些盜匪不敢在白天出動,肯定會在夜裏偷偷摸摸地前來打劫。我們如果組建精兵相迎,他們肯定會落荒而逃。隻是現在城裏隻有三百人馬,加上又是夜晚,難以整理隊伍和列成戰陣。唯一可取的辦法就是保持鎮靜,決不驚慌,等到天亮的時候,盜匪必定不戰自敗。”

說罷,他便布置各項守城事宜。他先是將二百人馬分派到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堅守,又派身強力壯、機動靈活的官兵組成巡邏隊在城牆上嚴密監視敵情,一有動靜即刻敲鑼以便調集援兵救急。最後,他暗暗命令更夫半個時辰就作為一個時辰來敲。於是,更夫頻頻敲更,在半夜三更時分,就已經敲響了將近天亮的五更鼓聲。“梆、梆”的聲音,響亮地傳到城外。圍城的盜匪本來是為搶劫而來,他們既無鬥誌,又無隊陣,而且也並不曉得城裏到底有多少官兵,如今聽到更聲,以為天就要亮了,也許官兵就會出城進攻,一個個嚇得膽戰心驚。

正在這時,不知誰叫了一聲:“天快要亮了,官軍要衝出來啦!”話音剛落,幾萬名盜匪便亂了陣腳,“嘩啦啦”退潮一般地向後奔逃。上官進無奈也隻得帶領幾個親兵沒命地逃跑了。一時之間,你踐我踏,潰不成軍。馮瓚在城樓上看得真切,覺得時機已到,便命令官兵出城追擊逃匪。很快就俘獲了敵人1000多人,上官進也被活捉。

幾天後,馮瓚下令將匪首上官進斬首示眾,對1000多個俘虜則進行教育予以釋放。從此、梓州全境治安大為好轉、百姓安定,再也沒有盜賊敢於為非作歹了。那個最先叫喚“官軍要衝出來啦”的人並不是盜賊,而是馮瓚利用夜色掩護、悄悄用繩子放下城牆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