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招考、晉升與訓練員工使用心理測驗,目的是測試個人的成熟程度。徒有勇氣卻缺少體諒的人,即使有足夠的力量堅持己見,也難免會借助自己的地位、權勢、資曆或關係網害人。但過分為他人著想,缺乏勇氣維護立場,以致犧牲了自己的目標與理想的人也不成熟。
勇氣和體諒之心是雙贏思維不可或缺的因素。兩者間的平衡才是真正成熟的標誌。有了這種平衡,我們就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同時又能勇敢地維護自己的立場。
4.心靈的餘裕
具有雙贏思維的人要有一定的心靈餘裕。一般人都會擔心有所匱乏,認為世界如同一塊大餅,並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別人多搶一塊,自己就會吃虧。見不得別人好,甚至對至親好友的成就也會眼紅,抱持這種心態的人,甚至希望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人小災小難不斷,疲於應付,無法安心競爭。他們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於自身的失敗。縱使表麵上虛情假意地讚許,內心也妒恨不已,唯獨占有能夠使他們肯定自己。他們又希望四周都是唯命是從的人,不同的意見則被視為叛逆、異端。
在激烈的競爭中,雙贏思維基於個人價值觀和安全感。由於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從而開啟無限的可能性,充分發揮創造力,並提供寬廣的選擇空間。成功並非壓倒別人,而是追求對各方都有利的結果。經由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單獨難成的事得以實現。這便是富足心態的自然結果。
要想潛移默化扭轉損人利己者的觀念,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讓他們和利人利己者交往。此外,還可閱讀發人深省的文學作品與偉人傳記,或觀看勵誌電影。
史蒂芬?柯維博士為高效能員工開了六個行為處方,幫助他們克服雙贏思維的障礙:
1.預想可能參與的談判或協商,下決心在勇氣與關懷之間保持平衡。
2.列舉雙贏思維的障礙,對於在個人影響圈內的部分,設法清除。
3.選擇有意改善的人際關係,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寫下你認為對方能接受的方法,再寫下自己認可的辦法。然後請教對方是否願意溝通,共同研討兩全其美的對策。
4.對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三種人際關係是什麼?說明這三者的感情賬戶是結餘還是透支,再記下有助於增加結餘的方式。
5.徹底檢討自己,“非贏即輸”的思想是否已經牢不可破?為什麼會這樣?對目前的人際關係有什麼影響?
6.對身處困境仍不忘利人利己的人,多親近並加以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