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的利益能建立有效長久的人際關係。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做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鬥場。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給了每個人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並非自己之失。因此,“雙贏思維”成為人們運用於職場的原則。
社會學家戴維將雙贏比做是一頓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他認為雙贏是一種人人都是勝利者的想法,是一種即寬容又堅韌不拔的想法。我不會踩著你的肩膀向上爬,但我也不會對你卑躬屈膝。你關心他人,希望他們成功。但你也關心自己,希望自己成功。雙贏就是海闊天空,認為存在著許多成功的機會。這並不是你的成功或是我的成功,而是我們兩人的成功。誰得到的好處多一點並不重要。
對於職場人士來講,這種雙贏的本質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在工作中心胸開闊、樂於幫助別人、願意與他人分享榮譽的話,你就不愁沒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圍充滿了對你的成功感興趣而又希望你成功的人,你在工作中就會充滿與別人合作的熱情。這對你工作績效的提高很有幫助。
人際交流的六種思維是:
1.利人利己(贏贏)
2.損人利己(贏輸)
3.損己利人(輸贏)
4.兩敗俱傷(輸輸)
5.獨善其身(獨贏)
6.好聚好散(無交易)
高效能員工的雙贏思維在很大程度上是尋求互利,所謂互利,是指利人利己。利人利己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懷,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這方麵的修養,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還得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
在實現雙贏思維的過程中,有三種品格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
1.誠實正直
人若不能對自己誠實,就無法了解內心真正的需要,也就無從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對人沒有誠信,就談不上利人。因此,缺乏誠信作,“利人利己”便成了騙人的口號。
2.自信
自信是實現雙贏思維的重要思想條件。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那麼很難想象地會實現雙贏。沒有自信的人更容易產生嫉妒心,這樣的人會經常覺得受到他人的威脅,難以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難以和大家分享榮譽。當一個人學會增進與別人的關係,主動承擔起生活的責任並做好計劃時,他的自信和安全感會增加,他也必將更樂於和別人在一起,而不會感到受到別人的威脅。
3.成熟
這裏的成熟指的是既要有行動的勇氣又要有寬容之心。既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體諒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有勇氣追求利潤,也顧及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