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與公務員工作關係密切的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麵。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修身的目的是為了齊家、治國,修身的標準是個人達到較高的美德素養。個人美德主要包括:誌向高遠,誠實守信,剛正不阿,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等。
“齊家”,是指家庭應具備的美德。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裏團結等。
“治國”,是指處世應具備的美德。處世美德包括職業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內容有:精忠報國,勤政愛民,秉公執法,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公平交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救死扶傷等。
當然,弘揚傳統美德,共建和諧社會,絕不僅僅是公務員的事情,我們應該:首先,全麵總結、科學規劃。各級公務員應深入了解道德現狀,總結繼承優秀傳統美德,製定科學合理的道德建設規劃,逐步落實。其次,加大宣傳、形成合力。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媒體形式加強道德建設宣傳力度,樹立道德典範,營造全民向模範學習的氛圍,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道德建設。最後,完善體製、加強監管。健全道德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群眾熱線、公眾微博等反饋機製,充分調動群眾、媒體對道德失範行為的監督、舉報,等等。
16.模範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
社會公德是人類在長期公共生活的實踐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並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進步。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和保障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功能,它不僅對於培養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而且對於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創造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是我國廣大公務員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德。
(1)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人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在人們的互相交往中,和悅的語氣、親切的稱呼、誠摯的態度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現。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講文明禮貌能促進人們的團結友愛,是溝通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道德橋梁。
講文明禮貌是社會文明和個人道德修養的標誌之一。人的行為舉止最能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程度。每一個自尊自愛的人都應當把講究個人禮儀當作獲取成功的素質去培養。文明禮貌包含的內容和要求很多,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文明禮貌的要求和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另外,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我們與外國友人的交往越來越多,必須了解、掌握對方的風俗習慣,尊重對方的禮儀。
(2)助人為樂
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人際交往中生活,每個社會成員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都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更需要別人的支持、幫助。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能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使助人為樂在社會上蔚然成風,那麼,自己就能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這個意義上講,“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應該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愛護他人,幫助他人。具體來說應做到:一是“我為人人”。每個人都應該從乘車讓座、幫助殘疾人過馬路等小事做起,養成關心他人的習慣。二是“遇難相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當他人發生不幸、出現困難時,熱情幫助,為其分憂解難。三是“見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時,遇到有人恃強淩弱時,遇到意外險情等危急情況時,每個公民特別是公務員應該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揚正氣。四是熱心公益。社會公益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與每位公民息息相關。每個公務員都應該關注和支持社會公益,多獻一點愛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會生活中做一個熱心人,如賑災救荒、捐資助學、義務獻血、為社會福利事業捐款捐物等,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3)愛護公物
公共財物包括一切公共場所的設施,它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種服務和便利的物質保證。對待公共財物是愛護、保護,還是浪費、破壞,是一個公民有沒有社會主義道德的反映。每個公務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一要愛護本單位的公物,做到公私分明,不占用公家的財物,不化公為私。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不愛護機器、設備;有些人在家裏千方百計節約用電、用水,在單位卻對“長明燈”、“長流水”滿不在乎,視而不見;有些人甚至化公為私,隨意占用公家財物,並認為“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二要愛護公共設施,如電話亭、路燈及有關通信線路、交通設施等,還要包括保護文物古跡,使其為更多的人服務。有些人不注意愛護公共設施,一些人就是喜歡在公園、文物古跡等地“信手題詞”;有的人甚至把公共設施視為“發財致富的源泉”,惡意偷盜窨井蓋,導致夜間行人受傷致殘。三要敢於同侵占、損害、破壞公共財物的行為作鬥爭。有些人經常抱怨公用設施差,但是對隨意破壞、損害公共設施的行為無動於衷,視而不見,見而不問。每一個公務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同侵占、損害、破壞公物的行為作鬥爭,時時、處處關心和愛護公共財物。
(4)保護環境
環境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一係列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使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環境和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能不能有效地保護環境,關係到每個公民的生活質量和切身利益,關係到人們的安居樂業,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否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環境不僅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社會公德的一項基本要求。
保護環境,首先要增強環保意識。有些人認為,現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首先要把經濟搞上去,環境治理以後再說。有少數人認為:天空那麼大,放點煙氣算什麼;江河這麼多,排點汙水算什麼;天地這麼廣闊,有點噪音算什麼。每個公務員都必須明白,“我們隻有一個地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金山銀山”,還要“綠水青山”。要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養成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如自覺節約能源,反對浪費,不亂倒垃圾、汙水,不損壞各類環境衛生設施等。此外,還應積極參加植樹造林,保護綠化成果。
(5)遵紀守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一個公務員來說,是否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紀律觀念、法製意識強不強,體現著他的精神道德風貌。遵紀守法同時也是保護社會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
遵紀守法,首先要知法。隨著“六五”普法活動的不斷深入,群眾的法製意識普遍提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因為對法律的無知,為了一些不足道的小事,惡語相向,拔拳鬥毆,傷害對方,甚至鬧出了人命案子,成為終身憾事。這種慘痛的教訓屢見不鮮。所以,每個公務員都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不斷增強法製意識。首先要學習與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搞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是法律允許的,什麼是法律禁止的。其次要守法。有少數人認為,現在實行市場經濟,崇尚自由競爭,實質上,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更是法製經濟,任何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製裁。再次要護法。有些人仍信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違法犯罪行為沒有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就認為“與己無關”、不必去管“閑事”。如果人人都隻考慮自己的安危,見惡不鬥、見凶躲避,甚至目睹有人同犯罪分子搏鬥時也不去相助,出現使“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情況,就會使邪氣上升,使社會不得安寧。因此,每個公務員都要敢於扶正祛邪,同一切違法違紀行為作鬥爭,努力為他人、為自己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此外,家庭道德是家庭文明的重要標誌,是維係家庭關係的重要紐帶,是使家庭有效發揮社會職能、保證家庭成員幸福生活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家庭道德建設是整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家庭道德建設搞好了,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作為公務員,要充分認識家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做遵守家庭道德的模範,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帶動和影響家庭其他成員以及其他家庭共同搞好家庭美德建設。同時,還要勇於同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不文明、不道德行為做鬥爭。
家庭美德屬於家庭道德範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它涵蓋了夫妻、長幼、鄰裏之間的關係。家庭美德包括關於家庭的道德觀念、道德規範和道德品質。家庭美德的規範是調節家庭成員之間,即調節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長輩與晚輩、鄰裏之間,調節家庭與國家、社會、集體之間的行為準則,它也是評價人們在戀愛、婚姻、家庭、鄰裏之間交往中的行為是非、善惡的標準。家庭美德的規範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幹。家庭美德還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識支配指導下,按照家庭美德規範行動,逐漸形成的人們的道德品質、美德。公務員要遵守的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愛護幼年子女和全社會的少年兒童,關心下一代,這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推崇的一項家庭美德,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重要規範。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麵享有同等的權利、履行同等的義務。在我國,這不僅是一項家庭美德,還是一項基本國策,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
夫妻是家庭的重要成員,夫妻和睦,誌同道合,共同進步,是維護整個家庭和諧、融洽的關鍵,也是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重要的行為準則。
勤儉持家是文明健康家庭的重要標誌。勤儉即勤勞節儉。勤勞是指不要懶惰,要努力勞作,不怕辛苦,盡力多做事。隻有憑自己的雙手和智慧,通過辛勤勞動,才會獲得經濟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節儉是對消費要加以合理節製,不要浪費,不要奢侈。勤儉持家、勤勞致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興旺的保證。
鄰裏之間是一種地緣關係,既無血緣關係,又無法定關係,但朝夕相處,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聯係。鄰裏關係處理得好,可互為助手、互為依靠,有益於各家生活;處理不當,既會影響街坊鄰裏的安定,又會敗壞社會風氣。所以,鄰裏團結不僅有利於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利於每個家庭的安定幸福。
總之,公務員在遵守家庭美德方麵要做到“十要”,即夫妻平等要恩愛,孝敬父母要貼心,婆媳相處要寬容,教育子女要重德,兄弟姊妹要謙讓,親友鄰裏要互幫,持家立業要勤儉,有事共商要民主,生活文明要守法,社會建設要盡責,這也是我們新時代公務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