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專題三】 恪盡職守(二)(1 / 3)

9.發揚職業作風

職業作風,即從業者在其職業實踐中所表現的一貫態度。從總體上看,職業作風是職業精神在從業者職業生活中習慣性表現。社會主義職業作風具有積極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好比一個大熔爐,能把新的成員鍛煉成堅強的從業者,使老的成員能永遠保持優良職業品質。職業集體有了優良職業作風,就可以互相教育,互為榜樣,形成良好的職業風尚;就可以使好思想、好品質、好行為發揚起來,使壞思想、壞品質、壞行為受到抵製。

目前存在一些不正之風,欺上瞞下,作風飄浮,危害極大,群眾上訪率居高不下。公務員帶頭吃點公款,有的天天吃,上午吃下午吃晚上吃,有事吃,無事吃,陪吃陪喝一大群,一桌吃掉X瓶茅台酒N條高檔香煙是常事。公務員的車越來越高級,而為人民服務越來越少;有的官員一邊喊嚴打腐敗另一邊與腐敗分子同流合汙,群眾對此非常反感和不滿,造成幹群關係緊張。這些問題雖然不是主流,但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須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為廣大公務員發揚職業作風營造良好的環境。

治“浮”,必須改進領導作風,反對官僚主義,就是要治理在工作中漂浮圖虛名,瞞上欺下亂指揮,把群眾利益拋之於腦後的“浮”。密切聯係群眾,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公務員隻有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使自己思想感情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公務員在工作中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把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使各項決策既體現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又代表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既反映大多數群眾的普遍願望,又照顧部分群眾的特殊要求。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下大氣力做好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強化紀律、製度意識,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和法製觀念,增強組織紀律性,嚴格執行民主集中製原則。

治“懶”,必須改進工作作風,反對經驗主義,就是要切實解決懶於學習、懶於思考、懶於深入基層的問題,樹立深鑽細研,工作勤奮踏實的作風。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喪失先進的價值目標和行動的正確方向。現實中,有些公務員很少學習或是對學習不感興趣,以至於辦事情往往脫離實際。公務員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要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不僅要學習黨的先進理論知識,還要善於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要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反對走過場、講排場,提倡想實招、鼓實勁、求實效的務實作風;反對馬虎應付、消極怠工的懶散態度和行為,提倡說一件、辦一件、成一件的落實作風,堅決反對和抵製華而不實、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治“奢”,必須改進生活作風,反對享樂主義,要從克服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的思想入手,就是要經得住考驗、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守得住節操。社會上一些腐朽墮落的風氣,不同程度地侵蝕公務員隊伍,使得一部分公務員受到影響和衝擊,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公務員講排場、比氣派、公款吃喝、巧立名目高消費。公務員要不斷加強世界觀改造,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努力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四慎”,即慎獨、慎微、慎始、慎終;常修為人之道、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過;嚴肅自己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家德家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勤儉辦事的思想,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無論“八小時內”,還是“八小時外”,都要嚴格約束自己,堅決抵製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堅決刹住奢侈享樂之風,樹立克己奉公、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形象;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老老實實做人,幹幹淨淨做事,做一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群眾擁護信賴的好公務員。

治“貪”,必須改進廉政作風,反對腐化墮落,要從倡廉做起,公務員要牢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好權力關、金錢關、美人關、吃喝關、人情關,自覺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把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管作為鏟除腐敗土壤、清除思想垃圾的先決條件,克服在少數公務員思想上存在的前半生為名、後半生為利、年輕的升官、年老的發財等錯誤思想,正確處理好權利與義務、公仆與主人、用權與盡責、做官與做人的關係。圍繞廉潔從政,切實解決好用人、用權、用車、用錢等問題,嚴於律己潔身自好、永葆先進性。要加大製度體係的貫徹落實力度,通過加大對各項製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力度,防止製度流於形式。執行好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述職述廉、民主評議、誡勉談話、民主生活會等黨內監督製度。

治“玩”,必須改進職業作風,反對不守紀律,就是使不作為、工作任務不落實、上班到茶樓玩牌、工作時上網遊戲、聊天、炒股等散漫作風得到治理。群眾最深惡痛絕的是那些公款玩樂風、打牌賭博風,有的上班姍姍來遲,或者一簽到就如魚沉大海,不知所蹤。

10.求真務實、勤於任事

求真務實,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也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應有品格。早在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的《德意誌意識形態》中,他們就批判了以往哲學家回避現實的傾向,強調要從現實出發研究社會存在的問題,“我們開始要談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條,而是一些隻有在想象中才能撇開的現實前提。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在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他們更明確地指出: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曆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

求真務實包含著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求真,就是要求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務實,就是要理論聯係實際。在全體公務員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關鍵是要引導大家不斷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群眾的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

求真務實是一種科學態度,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工作作風,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具體反映。要求真務實,就必須著眼把握全局,尊重事實,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做不到這一點,縱然是想搞好工作,結果恐怕也會事與願違。也就是說,隻有按照求真務實的要求去勤於任事,才能切切實實地解決問題,做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促進科學發展的實事。隻有按照求真務實的要求去勤於任事,才能杜絕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盲目攀比,搞形式主義、短期行為和“形象工程”;隻有按照求真務實的要求去勤於任事,才能真正激發起廣大群眾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目前,一些公務員熱衷於形式主義,搞一些“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勞民傷財,坑害百姓,其目的是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因此,勤於任事,一定不能搞花架子,一定要把自己的施政行為,鎖定在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上,不是為自己沽名釣譽而做事,更不能犧牲百姓利益來換取向上爬的資本。

勤於任事,簡單地說,就是要勤快地處理工作。空談誤事,實幹興業。勤於任事,就是要把勤思的發展大計和良策,一點一滴地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勤於任事,就是要勤奮工作,埋頭苦幹,堅持不懈地帶領群眾艱苦創業;勤於任事,就是要腳踏實地、紮紮實實、講究實效,真正使地方改變麵貌,使群眾生活得到提高。

勤於任事,必須力戒“不以善小而不為”。各級公務員所管理的一方天地裏,不僅要管建設全麵小康的大事,也要管群眾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有些事情,在我們的公務員眼裏或許是小事,但於群眾而言卻是大事。在紅軍初創時期,毛澤東同誌就親自為部隊規定了三大紀律,其中第二條是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不拿一個紅薯、不拿一針一線,看似事小,卻從根本上劃清了我軍與一切舊式軍隊的界限,展現了我軍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成為我軍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是由各方麵具體利益構成的,各方麵具體利益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需要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把好事辦在關鍵處,把溫暖送到心坎上。

勤於任事,不等於眉毛胡子一把抓。現在,常聽到一些地方的公務員喊“忙”。他們忙什麼?忙建設無限政府,擴大權力範圍;忙攬權營己,製造內耗;忙沽名釣譽,作秀誘眼;忙八麵玲瓏,四周“燒香”;忙吃喝玩樂,甚至吃喝嫖賭;忙越權施令,事無巨細。一個成熟的公務員,在現實的領導體製中,不要用“忙”來標榜自己的為官之道和履政形象。我們要勤,不要忙,要勤政,不要忙政,忙則生亂,忙則生躁。我們要做富有理性的公務員,多學習、多研究、多實踐。

勤於任事,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政相對立。盡管功績不能完全說明勤政,但僅僅是隻求無過,更不能算作勤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太平官”和“庸官”一貫遵循的從政哲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內心世界在主觀上自甘平庸,甘於落後的外在表現,其實質是湮滅了奮發有為的激情,封閉了不斷創新和推陳出新的思路。它嚴重消磨了“為官一任,振興一方”的壯誌雄心、精益求精更上層樓的上進心、攻難克艱愈挫愈堅的韌勁。現實中,那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官員,往往習慣於那種“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翻半天”的工作現狀,滿足於當“撞鍾”的和尚。有的雖然年紀不大,卻有一種“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的垂暮局麵。在實際工作中,隻求完成分內工作,至於工作質量和所取得的效果到底怎麼樣,則很少或根本不去問津;信奉拿來主義,照抄照搬,停留在上報下傳,少有結合,遵循教條主義,推崇經驗主義,方法單一,思想僵化,少有變通。

現實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一思想的形成,實際與我們的過去公務員評價機製有關。長期以來,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奉行著“無過便是功”的標準:一個幹部,隻要他時時、事事、處處按照文件精神或者領導指示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不管他有沒有開拓、創新、進取精神,有無工作成績,隻要他所領導的單位或工作四平八穩、一團和氣、你好我好大家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維持局麵,不出亂子,就是一個好的公務員,就是有成績,就是有功勞,就可以獲得鼓勵和獎勵,就可以高枕無憂、安然遷升甚至平步青雲。因此,要克服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官思想,就必須理直氣壯地倡導“無功即過”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