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升的妻子黃蘭次和妾鄧氏都通音律,一家子和樂融融,丈夫工顧曲,霓裳按圖新,大婦和冰弦,小婦調朱唇。
這些女子們閑暇無事,便三五成群約在一起,喝茶吃點心唱和。
蕉園詩社的名氣就在當時很響。
一如《紅樓夢》裏的海棠詩社、桃花社。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王貞儀十六歲學騎射,通星象,精曆算,工詩文,通醫理,無所不能。
嚐擬雄心勝丈夫。
陳端生十八歲就寫了當時可與《紅樓夢》比肩的《再生緣》。
世稱南緣北夢。
陳端生祖父陳兆侖是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子。
他是個很開明的長輩,《才女論》就出自他手。
在他看來,女子習篇章認典故啟靈性,性情溫柔敦厚,才也而德即寓焉,有助治家相夫課子。
陳端生的母親汪氏也出身書香門第。
有這樣的長輩悉心教導,陳端生成長得很好。
她妹妹陳長生還嫌在家學的不夠多,拜到袁枚門下,成了他的女弟子。
堪稱一門風雅。
秋夜初寒,雨聲點點。
陳端生倚坐窗帷。
撥了撥燈芯。
拿起筆寫起她今生唯一的長篇《再生緣》,講述了一個奇女子考狀元輔帝王救情郎的故事。
母親和妹妹就是她的讀者。
母親生了病,她想討母親歡心,又擔心她沒寫完,母親就去世了,便拚命趕寫。
妙筆生花。
寒來暑往。
在她出嫁前,她寫好了《再生緣》前十六卷。
可她的母親不幸去世。
她就此擱筆。
隨後出嫁。
再提筆已是相隔十二年後的事了。
就像她所感歎的那樣:
起頭時,芳草綠生才雨好,收尾時,杏花紅墜已春消。良可歎,實堪嘲,流水光陰暮複朝;別緒閑情收拾去,我且待,詞登十七潤新毫。
人們都很喜歡她寫的故事,催更。
此時,她的丈夫被發配伊犁為奴,她獨自撫養子女,寫起來覺得力不從心。
她隻寫了一卷,便停筆了。
故事在最高潮戛然而止。
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
就和《紅樓夢》一樣。
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坑,開放式結局,無限遐想。
那些結局都是別人替他們補上的。
也不能說是狗尾續貂。
杜甫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至於原著者心目中的結局,旁人無從知曉。
陳端生沒能見到她丈夫歸家,在她丈夫往家趕的時候,她去世了。
汪端的人生和她相仿。
她也以才氣聞名當時,嫁的是陳文述的兒子。
陳文述追慕袁枚,廣納女弟子。
一門之中,人人有集。
他的女弟子吳藻和沈善寶都很有名。
吳藻尤為出眾,她是富商之女,二十二歲時由父母做主許配給商家之子為妻。
丈夫不通詩書,她便出外與人詩酒唱和,還男扮女裝逛起了青樓,與***打情罵俏的,被稱為當時的柳永。
英雄原無別兒女。
丈夫病亡後,她在陳文述的勸導下放下塵緣,築廬修道。
燈畔觀騷經,梅花如雪悟香禪。
汪端能嫁到陳家,誰說不是幾世修的緣呢,不幸的是她才過三十,丈夫就去世了。
華發早生。
她作為長房兒媳,撫養幼子,還要提防家產被奪,時時處處謹慎,忙於周旋,疲累不堪。
以致臨終有言:吾耳勿為著環,將轉男身。
這就使我想起了家鄉的一個猜謎語。
在娘家青秀秀,在婆家黃皮寡瘦,不提她不哭,一提眼淚流。
謎底是竹筏,是不是很像呢。
誰這麼有才,出了這個謎。
說多了都是淚。
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如若她偏能讀書識字,難道是自尋煩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