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千古才女(1 / 3)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如夢令》

識得李清照的詞,方知她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絕不是虛的。

和她並稱宋朝四大才女的三位女子何其有幸。

朱淑真錯嫁,愁斷腸,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吳淑姬身世堪憐,風雪摧。

張玉娘為情早夭,山高月小何皎皎。

縱一生不幸,能有此殊榮,實屬幸哉。

她是女神。

但如何稱呼她。

卻是個難題。

古代習俗,熟人見麵打招呼不直呼名諱,敬稱字。

像薛濤有首詩名《寄舊詩與元微之》。

白居易也有《與微之書》。

他們都稱元稹為微之。

男主外女主內。

男子矗立朝堂,女子足不出戶。

男子有字,女子無字,很多連名字都未曾取,隻稱某氏。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進賈府。

寶玉問黛玉名諱,黛玉無字,他便為她取字顰顰。

李清照也無字。

她是女子。

有名無字。

我輩豈能直呼名諱。

便稱她作易安。

她生於1081年。

雙魚座。

無論從生肖還是星座來看,她都是一個聰敏機靈又多愁善感的女子。

靈性才氣天注定。

她的出身很平常,書香門第,官宦之家。

士大夫家的千金。

含著金湯匙出生,自幼過著優越的生活。

早起就在院中蕩秋千。

客人來了。

她慌裏慌張地穿著襪子往屋裏逃。

又覺失態。

便順手摘朵青梅嗅。

她也喜歡在汴河劃船。

一直劃到日暮。

沉醉其中。

不知歸路。

誤入蓮花叢。

船槳聲驚起一灘鷗鷺。

她能過得如此自在。

那是因為沒人管她。

她的母親是宰相王珪長女,早卒。

幸運的是其父李格非並未將她送到外祖父家寄養。

且將這個女兒視若掌上明珠。

不然她就成了林黛玉也說不定呢。

李格非是大學士蘇軾的學生,學富五車。

家中藏書甚富。

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才高學博,近代鮮倫。

詩文典贍,無愧於古之作者。

連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也對年僅十六七的她青眼相看。

拿著她寫的詩四處向人誇讚。

就這樣,她的名號便在士大夫圈裏流傳。

為人知曉。

春夜新雨後。

濃睡不消殘酒。

卷簾的侍女說海棠花還開著呢。

雨打風吹。

恐也凋落大半。

當她的這首《如夢令》問世。

眾人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嚐鼎一臠,已知為駝峰。

整個汴梁城都沸騰了。

為她折服。

吏部侍郎趙挺之為三子趙明誠登門求聘。

她和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成婚。

琴瑟和弦。

朝聞賣花聲,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紅豔凝露。

不知奴麵勝花麵。

雲鬢斜簪。

芙蓉露笑靨,寶鴨襯香腮。

夜倚窗,理罷笙簧,對菱花淡淡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