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女冠三傑(3 / 3)

一日,魚玄機外出。

臨行前,囑咐綠翹:我出去一趟,要是有訪客,就讓他等我。

到了晚上,魚玄機回來。

綠翹對她說:今天倒是來了訪客,就是常來的那位,隻是見你不在,就走了。

魚玄機一聽,就覺得綠翹隱瞞了實情。

張燈扃戶。

她把綠翹叫到臥房內,鞭笞而死。

有人問起綠翹。

她便說逃了。

不料事發,被判秋後處斬。

昔日的恩師溫庭筠再次出手相助,為她多方奔走。

改名換姓,多活了幾年,仍是逃不過劫難。

終其一生,毀於一個妒字。

因妒被離棄。

因妒而喪命。

真不相信這樣有才情的女子,居然栽在妒字上,那些故事都是杜撰的吧。

(三)李季蘭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李季蘭《八至》

前幾天看了一則新聞,實在令人震驚。

ISIS釋放了一批女子,這些女子中很多都慘遭淩辱懷有身孕,其中一個才九歲,很可能在分娩的時候失去生命。

她們都覺得無顏麵對家人。

也不知道她們的家人還能不能接受她們。

這些女子的遭遇和戰亂中的中國古代宮女的境遇何其相似。

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出逃,叛軍在宮中大肆殺戮,連皇帝的寵妃江采萍都未能幸免於難,身被數刀,慘死宮中。

黃巢起義,唐僖宗倉皇出逃,起義軍占據了皇宮,肆意淩虐來不及逃的宮人。

唐僖宗回到長安後,大罵那些淪為賊人姬妾的勳貴女子和宮嬪。

世受國恩,何為從賊?

皇恩浩蕩,卻不懂感恩戴德。

我待爾等不薄,為何背叛於我。

你們還有何顏麵來麵對我。

宮人辯稱:狂賊凶逆,陛下有百萬雄獅,棄宗廟,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

這話說得擲地有聲。

就連平日裏一本正經的士大夫都動容了,痛斥唐僖宗。

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

昏庸的唐僖宗二話不說,就把這些宮人都處死了。

臨刑那天,人爭與之酒,讓她們喝醉了上路,這樣就不知道痛了。

君昏民智,君殘暴民仁慈。

大難臨頭,皇帝逃了,扔下一幫弱女子不管,回頭又責怪宮女委身叛賊。

皇帝都害怕叛賊,難不成讓小小的宮女去與賊寇搏命,不是笑話麼。

你不是西楚霸王,還想讓人家效仿虞姬。

唐德宗時的才女李季蘭也是這麼屈死的。

李季蘭是個女道士。

美豔聰穎一如櫳翠庵中的妙玉。

弱齡早慧。

能寫一手好字,善彈琴,又能吟詩。

多才多藝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情多憂,才惹愁。

六歲那年。

薔薇滿架香。

她在花叢中行走。

隨口吟出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其父大驚。

此女聰黠非常,恐為失行婦人

十一歲那年,她被送到玉真觀修行。

唐代女子入道風行,連貴戚女子也爭相在深山建道觀。

楊貴妃,玉真公主,李林甫之女李騰空。

洗妝拭麵著冠破,白咽紅頰長眉青。

縱情如娟妓。

楊貴妃進道觀號太真,很快就入宮當妃子。

玉真公主在山中留宿王維、李白。

大唐情聖李商隱年少時就和隨公主修行的宮女宋華陽有過一段情。

宋華陽身為女道士,卻懷孕了。

始作俑者李商隱就被趕下山了。

很多年後,他還思念著這段情。

縱然彼此情深,心有靈犀一點通。

也隻能分離。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情聖也隻能長歎一聲,天若有情天亦老。

道觀醞情,並不是靜修之地。

倒是十分熱鬧。

門裏門外皆紅塵。

一轉眼,李季蘭已逾不惑之年,絲毫沒有還俗的念頭。

她活得很自在。

心如浮雲。

任風吹。

滿院薔薇花開。

香自來。

夕陽西下。

看金柳飄絮。

月白風輕。

彈奏高山流水。

何況她覓到知音。

那人是陸羽。

一個嗜茶如命的男子。

平生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縱然封王賜萬金,不如大笑任輕狂。

他是個棄嬰。

被收養在寺裏。

從此喜歡上了茶。

他雖然貌醜口吃。

但是個情種。

她臥病在床。

他為她熬藥煎茶。

去時繁霜月,來逢苦霧時。

陸羽有個緇素至交。

僧皎然。

他是大詩人謝靈運的後人。

閑來無事,想喝好友泡的茶。

高一腳低一腳地下了山。

踩著桑麻地。

到了陸羽的竹籬菊舍。

叩門無犬吠。

鄰人說陸羽到山中去了,歸來每日斜。

等好友回來,這才知道是探望紅顏知己去了。

皎然也跟著好友去探望生病的李季蘭。

李季蘭對這個電燈泡倒是很感興趣。

拋了朵薔薇花到他的僧衣。

皎然竟然又把花遞還給她。

禪心已如沾呢絮,不肯逐東風。

皎然無動於衷,但他帶來的一個朋友卻不是柳下惠。

他叫閻伯鈞。

卻也隻是逢場作戲而已。

他是官場中人。

身如飄絮。

溪上行雲。

今天在這兒,明天就到那兒。

隨處留情。

人在花叢過,片葉不沾身。

他將赴別地。

李季蘭情深相囑。

芳草萋萋,莫學阮郎迷。

一春魚雁無消息。

花開人已遠。

相思比海深。

對月彈奏相思曲。

弦腸一時斷。

懶梳頭。

聽暮雨蕭蕭。

看庭樹染秋。

惆悵對銀鉤。

身陷相思之苦,欲罷不能。

山中隱士朱放闖進了李季蘭的眼簾。

淬不及防。

卻猶如及時雨。

他們烹茶談詩,攜琴共賞山水。

似神仙。

朱放的隱居隻不過是薑太公釣魚般的韜晦。

朝廷一征召。

他就赴任了。

孤舟行人。

岸傍花下離。

羅袖拂花,人斷腸。

已無別後情,哪堪相逢悅。

相思無果,李季蘭的名氣卻越來越大了。

大才子劉長卿也成了她的座上賓。

她神情散淡,無所忌諱。

素知劉大才子有陰重之疾,便譏誚道:山氣日夕佳。

劉才子也沒惱,應聲道:眾鳥欣有托。

傳為笑談。

不光名士喜歡和她閑談,朝中之人也慕名前來拜訪。

有個叫崔渙的大臣,被楊國忠排擠了。

她勸他說:莫漫戀浮名,應須薄宦情。百年齊旦暮,前事盡虛盈。

朝廷上的事,都是起起落落的。

崔渙做了高官,就向大唐天子玄宗舉薦了她。

李季蘭又喜又憂。

山野村婦能被天子召見是莫大的殊榮。

可她在道觀呆慣了的,怎忍那宮規森嚴。

她決定上京見天子真顏。

仰愧彈冠上華發,多慚拂鏡理衰容。

玄宗皇帝見了這班姬韓英般的俊媼。

也很高興。

賞賜豐厚。

在宮裏呆了一個多月後,李季蘭重回道觀。

到了唐德宗的時候,涇原軍兵變,迎立朱泚為帝,德宗倉皇逃離長安。

沒能逃走的太常少卿被逼起草朱泚即位冊文,服毒身亡。

有個叫嚴巨川的大臣百感交集,追念唐之舊恩,寫道: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

李季蘭名氣大,也被迫獻詩。

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

皇帝都逃得不見影,她一個弱女子又能怎樣。

李季蘭獻詩稱頌朱泚:聞道乾坤再含育,生靈何處不逍遙。

德宗收複長安後,嚴查叛逆餘黨。

抓了李季蘭,當庭責問:你為何不學嚴巨川?

李季蘭為自己辯解。

德宗大怒,下令撲殺。

陸羽聞訊,聲淚俱下,隻有在這一刻,世人才知道她便是他相思多年的女子。

斯人已去,淚空垂。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水,空見年年江草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