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南朝舊事(3 / 3)

可是這樣的事又說不得。

因為皇帝喜歡啊。

皇帝就喜歡聽這樣的事。

他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做。

就想在茶餘飯後聽些不一樣的。

讓自己麻木的心震蕩一下。

便有人投其所好。

寫了這樣的粉詩。

這人是個女子。

她是劉令嫻。

出生在貴族之家。

是劉家的三女兒,人稱劉三娘。

她的哥哥劉孝綽和太子很熟,詩酒唱和。

這樣門第出身的女子無可挑剔。

她又多才多學。

肯娶她的人很多。

如果不出眾,她連正眼也不看,更別說嫁了。

最後把她娶進家門的是徐悱。

一個意氣風華的青年貴公子。

劍琢荊山玉,彈把隋珠丸。

一箭能穿石,怒發可衝冠。

願為知己允諾,捐軀諒不難。

雖說盲婚啞嫁,兩人婚前沒見過麵,是先婚後愛。

但這對夫妻很恩愛。

和和美美。

琴瑟和諧。

美中不足的是婚後沒多久,徐悱就外任了。

夫妻分離。

別居兩地。

相思是難免的。

丈夫出門在外,妻子不在身邊照料生活起居,總是有些隨意和邋遢的。

床上布滿灰塵,席子上也長了蟲子。

隻有打開的帳子裏還留著妻子當初熏的香味。

不見妻子的人影。

心裏很思念。

睡不著。

穿上鞋子,走到門外,看著西山的夕陽。

想起往日在家的好時光。

妻子這時一定又在小樓上彈琴了吧。

怡然自得。

高興著呢。

哪裏知道丈夫的憂愁。

轉身回屋。

麵向屋角獨自心傷。

到底想不通,隻好翻身坐起,提筆寫了封家書,告訴妻子自己有多麼苦惱。

劉令嫻聽了丈夫的一大通牢騷。

她也抱怨得不得了。

丈夫在外麵想家。

她在家裏過得也不怎麼好。

春來早。

桃李爭妍。

院中的蘭花隨風綻放,蝴蝶在花叢裏盤旋。

在屋裏呆坐了一天,有點悶。

太陽落山了,打開窗戶,看到樹樹蔥綠,黃鸝在樹上跳著。

本想彈奏一曲,讓自己開心的,可是心裏太愁苦了,沒心思彈琴了。

別人家的女子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就連太陽和月亮看著都神采奕奕的。

她卻沒心思化妝。

攬鏡一看。

容顏憔悴。

憔悴得都沒法形容了。

她自認天生麗質。

可變成這樣。

她都覺得不可思議。

不遠處響起了笛聲,平添了幾分憂愁。

看著夕陽,覺得很難過,隻好早早關了門。

沒曾想心裏更難過了。

擔心丈夫見異思遷,在外有了新歡,比我漂亮,比我會討丈夫歡心,丈夫就忘了我這舊人。

像皇帝有了趙婕妤,就不理班婕妤。

這也沒什麼、

就是擔心那新人會在丈夫耳邊說我的壞話。

丈夫若是聽信了讒言,離我越來越遠了,可怎麼辦啊。

越想越難過,不自覺地落下淚來。

到了晚上,睡得好好的,又哭醒了。

沒人知曉,隻有枕頭上的淚痕知曉。

丈夫應該很快就會回來了吧。

隻是不是今天啊。

想要知道家裏的妻子有多幽怨麼。

看看那暮色就知道了。

春閨裏的幽怨就像那暮色一樣深啊。

徐悱知道妻子心裏想著他,有點得意忘形。

嘴裏說著對妻子有多麼思念。

一看到對麵院子裏的漂亮女子,豔如桃李,唇紅齒白。

他就心猿意馬,想入非非。

要不是一堵牆隔著,沒法說話,他就一步跨過去,和人家搭話了。

這可是早忘了他是有婦之夫了麼。

來而不往非禮也。

劉令嫻立馬回敬了他,讓他知道她這個小女子是不好惹的。

你要學登徒子爬牆是麼。

告訴你吧。

我一點也不緊張。

知君自蕩子,奈妾亦倡家。

我在家裏過的很好啊。

院子裏的梔子花開了,我摘了不少給我的好姐妹,她們都來與我作伴陪我。

前幾天七夕節,我和姐妹們一起穿針引線,有好幾個達官貴人過來搭訕呢。

我去光宅寺的時候,看到一個俊俏的小和尚,就情不自禁地跟著他。

一直跟到禪房了呢。

徐悱看到這封信,連吐幾升血。

他覺得憋屈,不但自己看了,還拿給別人看。

一來二去。

就傳到皇宮裏了。

宮裏的人都如獲至寶,終日吟誦。

劉令嫻一下就出名了。

徐悱對這個妻子也無可奈何。

抑鬱成疾,一命嗚呼了。

劉令嫻年紀輕輕就做了寡.婦,想想心裏也難受,就給丈夫寫了深情的祭文。

覺得丈夫是人世間最好的男子。

無可挑剔。

恨不能用盡一切美好的詞彙去形容。

可是再也見不到丈夫了。

就算拿一百個人來換,也不行啊。

丈夫雖然死了,親情還在。

如此一別,終生悲痛。

她說得很好聽,但還是食言了。

很快,她就被她的哥哥劉孝綽接回娘家了。

劉孝綽因此被人彈劾,說他此舉敗德,皇帝便罷免了他的官職。

兄妹二人得以朝夕相處。

閉門罷吊慶,高臥謝公卿。

落花掃仍合,叢菊摘複生。

不知他們是否效仿了齊襄公和文薑,不然皇帝怎麼會勃然大怒呢。

不管別人怎麼說,隻要自己過得開心就好了,劉令嫻一直都是這麼過的,隨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