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故事:
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他在許多科學領域都卓有成就,是世界上最先融會貫通數學、天文、物理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的比薩,他從小就非常善於觀察、思考和實驗。
有一次在教堂裏,別人正聚精會神地做祈禱,這時教堂裏慢悠悠晃動著、發出有節奏的滴答滴答響聲的大鍾擺引起了伽利略的興趣。他專心地觀察著,心裏默默測量和計算著鍾擺晃動的距離。他發現鍾擺向兩側擺動的時間是相等的。伽利略得出這個結論後,就想進一步去證實它。
祈禱結束了,伽利略獨自走到教堂的吊燈底下。他發現吊燈和鍾擺的擺動一樣,似乎有著相同的規律。
伽利略沒有罷休,他還想再進一步證實這個發現。他用不同的工具垂釣線拴上重量不同、長度不等的物體,反複進行實驗。後來他發現自己脈搏的跳動也是很規律的,他就用數脈搏的方法來進行計時,以驗證擺的運動規律。
這個運動規律就是擺的等時性規律,後來伽利略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脈搏計數、時鍾計時、計算日食和推算星辰運動規律的方法。
教子方法:
男孩,更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觀察力都要走在語言的前麵。
伽利略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是在諸多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依然是觀察力。觀察是兒童積累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重要因素,是學習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部分。對孩子而言,觀察力是否敏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智力發育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接觸同樣的事物,有的孩子能在腦海裏留下準確、完整、豐富、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卻隻有支離破碎甚至錯誤的印象。
良好的觀察力是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觀察不是一種單純的積極的知覺活動,而是知覺與思維相結合的積極的活動。眼睛,讓我們觀察到這個世界是那麼的豐富而有序。從整體到局部,從裏到外,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孩子如果學會這樣的一種觀察方法,他觀察這個世界時就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順序性。
例如,在數學操作活動中,看實物數數,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活動。正著數,倒著數,橫著數,怎麼數都不會錯,這就是一種觀察的方法,一種學習的方法,一種探索世界的方法。
那麼在生活中,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事物。
生活中處處有觀察的對象。在家裏,可以找些色彩鮮豔的東西,教孩子區分、辨別各種顏色;在街上,可以教孩子區分各類型的品牌和車輛;在公園,可以指導孩子觀察花草樹木和各種有趣的動物;在商場,可以讓孩子觀察櫃台裏琳琅滿目的商品,並幫孩子識別一些簡單商品的形狀、特點等。如果有條件,最好帶孩子到農村看看田野的自然風光,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也讓孩子開闊了眼界。
第二,可以給孩子定下明確觀察目標。
讓孩子們形容一隻蘋果時,有的僅僅說蘋果是圓的,有的則不僅說是圓的還說出皮是光的、味道是酸甜的或蘋果是水果等多種特征,這之間差異就是孩子觀察力的不同。孩子對觀察任務的了解會直接影響觀察的效果。觀察目的越明確,孩子的注意力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越深刻,觀察的效果也就越好。孩子在觀察中,有無明確的觀察目的,得到的觀察效果是不相同的。當孩子看一條金魚時,他可能僅僅對魚在水中遊來遊去感到有趣,看一會就看其他的東西去了,此時家長應該給孩子敲定觀察目標,例如觀察顏色、形狀、嘴巴和尾巴的姿態等等。
最後,要提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進步。帶著孩子的眼光陪孩子一起觀察,認識這個世界。平時可以在晚飯後、睡覺前和孩子聊聊學校、班級的趣聞逸事,陪孩子一起觀看兒童劇目、動畫片,和孩子一起做“天真”的遊戲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既可以在與孩子的遊戲中放鬆身心,也可以在孩子的簡單快樂中得到啟發。雙休日,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公園、綠地、動物園等,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在廣闊的天地間找到自己的童心,陪孩子一起成長。
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對孩子的成長至為重要。父母更是要做有心人,在言傳身教的同時,還要注意向孩子學習。
給父母的話
對孩子而言,觀察能力的培養是智力開發的重要內容。作為父母,必須要有自覺培養孩子觀察力的責任意識和積極主動性,讓孩子學會用眼觀察、用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