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林黛玉焚稿斷癡情(1 / 3)

賈府一連發生幾件不愉快的事情,元妃去世,寶玉失玉,近來王夫人的哥哥王子騰來京赴任途中也偶感風寒,吃錯了藥,即刻一命嗚呼了。這些都使賈政心中鬱悶不安。

正值京官考績之時,皇上看賈政為官謹慎,忠心耿耿,就提升他方江西糧道,就是督察收糧、運糧的官,才使他心裏稍有安慰。

眼看就要到了離京上任的日子,許多親友都前來賀喜,賈政也無心應酬。看到寶玉的病情,全家都為之不安。

賈母派人叫賈政過去,王夫人也在。

賈政進去見了賈母,請過安後,說:“母親大人有話隻管吩咐,兒當洗耳恭聽。”

賈母哽咽著說:“在我眾多兒孫中,最疼愛的就數寶玉,他卻病成那個樣子,昨天我叫人給他算過命,說是要衝衝喜娶個金命的姑娘幫助他,不然隻怕性命難保。”

賈政說:“您老人家要給他成家,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我也不能逆著您,不心疼他。隻是寶玉正病著,我也很牽掛他,想看看寶玉到底是什麼病狀。”賈政說著眼圈都紅了。

賈母就讓襲人扶寶玉來見。寶玉見了他父親,襲人叫他請安,他就請了安。賈政見寶玉麵容憔悴,雙目無神,傻呆呆的站在那裏,就叫襲人扶他進去休息了。

賈政見寶玉病得奇特,就站起身來,對賈母說:“您老人家想辦法為孫子著想,就依著您主意辦就是了。但不知姨太太有什麼意見。”

賈母說:姨太太早就答應了。寶丫頭是個明事理的人,這邊襲人也是極妥當的孩子,和寶丫頭很合得來。咱們就趕著選個娶親的日子,鼓樂一概不必用了,親友暫時一概不請,也不排筵席,隻按宮裏的樣子,準備十二對提燈,用八人大轎把寶釵抬過來,照南邊的規矩拜堂,坐床撒帳,這樣就算給玉兒娶親衝喜了。先前一個和尚曾有過‘金玉良緣’的說法,說不定咱家有了帶金鎖媳婦,就會招出那塊玉來呢。家裏也許會隨著轉運,再一天天好起來。

賈政聽了,不敢違命,隻得勉強陪笑說:“母親大人說得很對,就這樣辦吧。”再說襲人扶寶玉進屋後,寶玉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賈母和賈政的談話,寶玉一句也沒聽到。襲人卻聽得清清楚楚,襲人心想:“這老太太果然很有眼力,如果寶姑娘來了,我會順心輕省許多。但寶玉心中隻有一個林姑娘,剛才的話幸虧他沒聽到,如果讓他知道娶的是寶姑娘,不但不能衝喜,反而會催命的。到了這個緊要關頭,我再不把話挑明,那不是一害就是三個人嗎?”襲人拿定主意,等賈政走後就悄悄地找到王夫人。見了王夫人,襲人跪下就哭。

王夫人不知襲人是什麼意思,就問她說:“你這是怎麼了?有什麼委屈,隻管站起來說。”

襲人說:“奴才的話,已經到了非說不可的時候了。”

王夫人說:“你有什麼話要說?”

襲人對王夫人說:“老太太要讓寶玉和寶姑娘成親,我也認為是件極好的事情。但依太太看寶玉是與寶姑娘好,還是與林姑娘好呢?”

王夫人回答說:“因為寶玉和林姑娘從小一起長大,所以他倆更好些。”

襲人說:“何止更好些?”於是就把寶玉與黛玉的事一一敘述一遍。

王夫人聽後,麵帶愁容地說:“這事可怎麼辦才好呢?”

襲人說:“還得太太告訴老太太,想個十全十美的辦法才好。”

王夫人說:“你先回去吧,過一會兒我再回稟老太太。”

當王夫人來到賈母屋裏的時候,賈母正在和鳳姐商量寶玉的婚事。王夫人就把襲人說的事情詳細地稟明了賈母。賈母聽了以後,沉默了一會兒說:“這林丫頭倒沒有什麼,如果寶玉真像襲人說的那樣,可就難辦了。”

鳳姐想了一會兒說:“我想了一個辦法,不知道老太太和姑媽以為怎樣?”

王夫人說:“你有辦法隻管說出來,大家商量著認為可行,就照著辦,不可行再另想辦法。”鳳姐說:“依我看可以采用移花接木的辦法。”

賈母問:“怎麼移花接木?”

鳳姐說:“咱們明裏告訴寶玉說老爺做主把林姑娘許配給他了,看他的精神怎樣?如果他毫不理會,我的辦法就沒必要用了;如果他表現出喜悅的樣子,就得大費周折移花接木了。”鳳姐說著走到王夫人身邊,小聲的耳語了一會兒。

賈母問道:“你們娘倆在搗什麼鬼。”

鳳姐又湊到賈母耳邊輕輕的嘀咕了一會兒。

賈母聽後對鳳姐說:“這麼辦法既苦了寶丫頭,林丫頭知道了,又不定怎麼樣呢。”

鳳姐說:“這話隻說給寶玉聽,在外麵一概不許提起,她怎麼會知道呢?”

三個人計議以後,王夫人和鳳姐就各自回房去了。

再說黛玉知道寶玉丟了玉,心想:如果真有金玉良緣,寶玉怎麼能丟玉呢?現在丟了玉,也許是因為我和寶玉有緣,拆散了他們。又聽說寶玉丟玉後,像喪失了魂魄似的。黛玉心裏又增添了幾分憂愁。

這一天黛玉吃過早飯以後,帶著紫鵑到賈母那邊去請安。順便也看寶玉。走了一會兒,忽然想起忘了帶手絹,就叫紫鵑回去取來,自己慢慢地走著等她。當走到以前葬花的地方,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黛玉走到近前,看見一個濃眉大眼,傻裏傻氣的丫頭在那裏哭呢。黛玉問她說:“你有什麼傷心事?為什麼在這裏哭?”

那丫頭流著眼淚說:“我就說錯了一句話,我姐姐也不應該打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