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之與今天的人們,不再隻是滿足裹腹之需,色、香、味高度要求,已與昔日的陳腐手段有雲泥之別。且不說海、陸、空的全麵侵略,以達到食物之稀缺與豐美,餐桌上的華麗已達空前盛況。
周作人說“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亦正和吾之意。古代人雅致,經常引花入味,料理手法之高妙,今人依然望花興歎:比如楚大夫便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以天地之靈氣、芳澤養其美惠。隨意翻開袁枚的《隨園食單》不難發現美食在他們那個時代比今人更講究韻致、韻味。
食物在入味料理之前先得了解每位食材的出生及性格——袁枚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之道亦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百合、茉莉可謂花中玉女,穠淡相宜。百合之性:甘、微苦、微寒,歸心經、肺經。亦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可治陰虛久嗽、餘熱未清,或情誌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等。茉莉之性:理氣和中,開鬱辟穢——茉莉更親近脾胃,善解人意。茉莉入菜,入口是適度的微甜,加入幾滴橄欖油之後,清雅幽香,正以一百二十邁的速度衝進五官深邃處。百合的味道矜持了許多。沒有奪人味覺香豔,入口清清淡淡,有一聲聲薄脆在耳膜間溜達著,仿佛是金庸小說白衣女子,功高不失溫婉,有沁人心脾的溫度。
味道江湖的霸主,通常掠人心魄時。也是不動聲色。讓人還來不及回味、整理一下胃囊城府,盤中便沒有了蹤影,看來麵對美食,那英雄所見略同。五十年窖藏幹紅,如雨如露,香豔的在舌尖上不停的繁殖,有也許的引深,令食物帶給味蕾的刺激以更快的速度達到頂峰。
茉莉百合仿佛是江南女子,顰顰婷婷,幾分淡然、幾分從容。婉約的滋味在唇邊,如給你一嬌俏的一個吻,之後的雲淡風輕,讓你又覺得恍惚,那瞬間的美好的短促。這一切,需要享愛她美好的人,收斂起粗糙的吃,讓舌尖與味蕾深深的潛入食物之外,體悟她的細膩,除口腔裏一抹淡香之外的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