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海嶺隧道遺址距縣城規劃區不足1公裏,已於2008年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周邊山形峻美、植被茂密、民風淳樸,已被眾多驢友關注,是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戶外運動、發展特色鄉村旅遊的寶貴資源,極具保護和開發價值。“錦古鐵路”隧道、路基及車站遺址所蘊含的抗戰文化體現著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應當納入縣城文化建設體係予以發掘和利用。
九、大清“皇莊”幾百年的“中央”特供品牌
清代,灤平生態良好,土地肥沃,境內有皇家莊園24處,王公莊園20餘處,行宮地5處,王公府地19處,總計近20萬畝耕地,主要生產穀子、玉米、高粱、水稻、雜豆、蔬菜、瓜果、棉花、火煙及蓄禽肉蛋等農副產品,是皇宮和各大王府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地。大清皇家莊園和王府莊園代表的皇家特供文化,是灤平發展現代養殖、生態農業、林果采摘和觀光業取之不盡的曆史文化品牌資源。
十、普通話這裏風光獨好
隨著清代的皇莊、王莊開發,灤平這塊在明朝時人跡罕至的土地逐漸聚人成縣。由於整個清代灤平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使得較北京更為純正的北京官話成為這裏原生態的群眾語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語委在製定普通話方案過程中曾兩度到我縣金溝屯和火鬥山采集標準語音。作為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普通話文化是灤平獨具魅力的文化品牌,也是真正可以稱得起在全國具有“特有性”和“唯一性”的文化資源。
今天,灤平每一處鄉村的普通群眾,上至耄耋,下到孩童,說起話來全部都是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凡是參加過全國普通話等級測試的灤平本地人,不論是學生還是政府工作人員,普通話等級大多為一級乙等以上。近於純正的普通話為灤平人在語文學習和出外求職上帶來了諸多優勢,成為灤平形象的最好代言。
據2012年某網絡媒體的網上評議結果顯示,全國公認的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是河北承德,而承德公認的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恰恰正是灤平。今年5月,全國廣播金話筒得主紀青雲等語言類專家專程來到60年前中國普通話標準語音采集地金溝屯鎮金溝屯村和當地村民現場對話,驗證了這裏的群眾語言就是標準的普通話無疑。
“普通話標準語音之源”這一文化資源完全可以打造成我縣一個“全國唯一”的文化品牌,以其張大灤平在全世界的影響力。
十一、大店子獨具特色的滿族節慶文化基因在延續
灤平縣的人口80%為滿族。除巴克什營、虎什哈、哈叭沁、紅旗等眾多地名保留著濃厚的滿族文化氣息外,南部地區不少農村仍保留著滿族民俗與滿族文化傳統,如滿族住房、滿族信仰、滿族婚俗、滿族飲食等,都是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旅遊資源。與縣城直線距離不足10公裏的火鬥山鄉大店子村正保留著灤平滿族文化最獨特的基因圖譜,可以作為一張特色名片予以打造。
清代灤平縣分為9個汛。其中,治所在今天火鬥山鄉大店子自然村的大店子汛轄區包括今天的灤平縣城以及平坊鄉、安純溝門鄉、火鬥山鄉的大部分區域。作為清代初期皇家禦路上的重要節點,康熙、乾隆皇帝木蘭秋獮途中都曾在該村駐蹕。難能可貴的是,數百年來,大店子村一直保留著極具特色的滿族節慶花會文化。特別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大店子村民都會自發地組織起來以延續百年的獨特節慶活動向人們展示它曾經的輝煌。
從白天的祭山神、扭秧歌、耍中幡、踩高蹺、跑旱船、二貴摔跤,到傍晚散燈、掄花、燃篝火。一整天的時間,村民們都沉浸在喜慶歡快的氣氛中。特別是該村獨具特色的掄花表演,已經被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代表灤平到外省表演。每年正月十五,大店子掄花都吸引大量的周邊村莊群眾前來觀看,近幾年更是吸引了許多北京客人前來觀賞。今年元宵節,河北電視台記者還專程前來拍攝了一組畫麵在河北新聞聯播中進行了播放,其社會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不僅如此,大店子村民間剪紙、滿族二八席也獨具特色。該村東溝古生物化石資源十分豐富,曾發現過珍貴的鸚鵡嘴龍化石。偽滿時期的錦古鐵路路基遺址在該村穿村而過,村中有橋涵遺址一處,村南有隧道遺址兩處。該村村北山丘還保存著縣域內最原始的古柏樹林,景色十分優美,具有開發特色民俗和生態旅遊難得的資源稟賦。
作為以滿族為主的民族縣,在灤平的城市建設和宣傳推介過程中,滿族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店子村滿族節慶文化是一張獨具特色文化品牌,值得深入發掘和利用。
十二、華夏老祖母正是紅山妙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