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是一種高難度的溝通,不僅要發出信息,而且要使信息具有說服力。我們知道,溝通中人們發出和接受的信息包括語言信息與非語言信息。前者涉及的是你選擇的話題、運用語言及組織技巧;後者是你的神態、情緒與聲調等。
一、要有誠懇的態度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過,掃除天下的妖孽並不難,但驅除人們心中的魔障卻是非常困難的。盡管平等的說服並非真的是在驅魔,但說服對方克服掉自己的心理障礙、認識障礙卻仍很困難。要使說服取得成功,就必須把你的觀念及主張“移植”到對方的心中。如果不能調動起對方的積極態度,使他能主動地自我說服,一切說服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但如果我們講話的態度誠懇,確是發自內心而且有自信,對方很可能在感動之餘反複琢磨,從而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
誠懇,意味著誠摯、懇切,其本質是以對方為中心,一切為對方的利益考慮。在我國古代,有的大臣甚至會以“死諫”的方式來說服君主改變態度,這種不惜一死以竭力說服君主的精神,可以說是誠懇到極致了。
真正的誠懇待人,不是隻在說服別人時才戴上一副誠懇的麵具,而是要在生活與工作中不斷磨煉人性修養,時時誠懇。對領導者來說,一副參天化地的坦蕩胸懷定能使他誠懇地麵對質疑者、反對者。這種精神,就是一種最偉大的說服力。
二、要從靈活的話題切入
話題是指與對方談話中你要說什麼。有效的談話話題是能吸引對方談話興趣的話題,這種話題的展開使人感到輕鬆,自得其樂。盡管說服是有目的的談話行為,但是輕鬆平和的氣氛有助於對方去思考、判斷、評價與選擇,使對方能把自己的疑惑與不安表達出來,尋求解決方案。
說服不是機械的灌輸而是觀點及態度的有機“移植”,隻有讓它們在對方內心生根發芽,說服才能取得成功。另外,話題要注意哲理性,具有曆史感、幽默感,這類話題常常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要精心組織需要的材料
如果把說服過程看成一種潛在的辯論,那麼,就有必要注意材料的組織。說服的策略與藝術是不使辯論公開化,但隱含著辯論,這些障礙隻有通過為對方提供豐富而全麵的信息才能消除。因此,你必須了解什麼是支持你的主張的論據,並且把這些論據有效地加以組織,進行論證,從而有理、有據、有節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事實與觀察陳述,解釋、比較與對照,統計數字,引用權威言論,具體案例或事例等都可以作為有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