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給心靈一次震撼(1)(1 / 3)

給自己一個趔趄

一個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美國的一所著名大學,由於人生地不熟,思鄉心切加上飲食生活等諸多的不習慣,入學不久便病倒了,更為嚴重的是由於生活費用不夠,他的生活甚為窘迫,瀕臨退學。給餐館打工一小時可以掙幾美元,他嫌累不幹。幾個月下來他所帶的費用所剩無幾,學校放假時他準備退學回家。回到故鄉後在機場迎接他的是他年近花甲的父親。當他走下飛機扶梯的時候,立刻看到自己久違的父親,便興高采烈地向他跑去。父親臉上堆滿了笑容,張開雙臂準備擁抱兒子。可就在兒子摟到父親脖子的那一刹那,這位父親卻突然大大地向後退了一步,孩子撲了個空,一個趔趄摔倒在地。他對父親的舉動深為不解。父親拉起倒在地上已經開始抽泣的孩子深情地對他說:“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當你的支點。你若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那個叫自主、自信、自強的生命支點,一切全靠你自己!”說完父親塞給孩子一張返程機票。這位學生沒跨進家門直接登上了返校的航班,返校不久他獲得了學院裏的最高獎學金,且有數篇論文發表在有國際影響的刊物上。

一生的道理:命運如同掌紋,彎彎曲曲,卻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隻要不失去那個叫自立、自信、自強的生命支點,在困難艱險的條件下我們同樣可以寫就一個大寫的“人”字。

缺陷是一種恩惠

小男孩很傷心,因為他第一次在課堂上朗讀課文的時候就受到了嘲笑。剛開始讀的時候還好,隻是偶爾有一些不連貫,隨著同學們的笑聲四起,他慌得更加厲害,讀起來越發結結巴巴,丟字落句。起初同學們忍著,竊笑著,後來簡直就變成了哄堂大笑,要不是老師的製止,他真不知道該怎樣把剩下的課文讀完。

小男孩得知自己患了閱讀障礙症後,他開始害怕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害怕在公共場合大聲講話,他突然變得沉默起來。可是這一切並沒有阻止他刻苦學習。麵對同伴們的嘲笑,他更加勤奮,每做一件事情他都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他發誓要消除那個橫在他與別人之間的差距。可怕的缺陷沒有擊倒他,反而磨煉了他的意誌,讓他從小就養成了努力刻苦的好習慣。當他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一所中學的時候,他已經漸漸走出缺陷帶來的陰影。

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杜克大學學習,後來又轉到西弗吉尼亞大學就讀法律專業。在那裏,他很喜歡打籃球,從這項運動中他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他1991年正式加入思科,1995年接任思科總裁之後,思科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網絡設備製造商。他就是美國思科係統公司總裁約翰·錢伯斯先生。如今,錢伯斯會在任何可能的機會和場合宣傳思科的業務,每逢有他的演說和座談,總是場場爆滿,掌聲陣陣。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一個曾經患有誦讀障礙症和公共場合講話恐懼症的人呢?

一生的道理:缺陷固然令人遺憾,但並不致命。隻要能戰勝精神上的“缺陷”,你的不足反而會成為一種動力、一種激勵,甚至是一種優勢。有人說,世界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看看今天的錢伯斯,誰又能說缺陷不是一種恩惠呢?

一次喝彩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醫學博士弗雷德·J·愛潑斯坦,是紐約大學醫療中心兒童神經外科主任,世界上第一流的腦外科權威之一。他首創了不少高難度外科手術——包括切除脊柱和腦血管上的腫瘤(在他以前,這兩種腫瘤都被認為是無法開刀的)。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一位卓有成就者,在校求學時,卻曾是一名有著嚴重學習障礙的學生。

愛潑斯坦博士在他的回憶錄《我曾是智障者》一文中講述了自己求學的經曆。他最不能忘懷的是他上五年級時遇到的一位名叫赫伯特·默菲的老師。由於生理原因,愛潑斯坦遭遇了嚴重的學習障礙,盡管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仍不斷遭受挫折和失敗。他自認比別人“笨”,就退卻消沉,並開始裝病逃學。默菲老師沒有因愛潑斯坦的“笨”而輕視他,相反,還滿腔熱情地鼓勵他。有一天課後,老師把愛潑斯坦叫到一邊,將他的一張考卷遞給他。那上麵,愛潑斯坦的答案都錯了。“我知道你懂得這些題目,為什麼我們不再來一次呢?”老師挨個問考卷原題讓愛潑斯坦回答。愛潑斯坦每答完一道題,他都微笑著說:“答得對!你很聰明,我知道你其實懂得這些題目。我相信你的成績會好起來的。”他還一邊說一邊把每個題目都打上勾。

默菲老師在愛潑斯坦的成長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們無法估量。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換一個老師,隻知指責愛潑斯坦不努力,或者幹脆把他視為差生斥為“蠢笨”,也許,未來的醫學奇才就夭折在他的手裏了。正是赫伯特·默菲的讚揚和鼓勵,激發了愛潑斯坦的自信心,他才告別了絕望,倔強地與命運抗爭,不再認輸,不再懈怠,終於完成了正常人也不容易完成的學業,成了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