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2)(3 / 3)

16世紀的時候,國外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航海家完成了旅行,發現了一條新航線。女王知道了這件事,便設宴款待這位航海家。席間請了很多貴族作陪,以示對這位航海家的尊重。但是貴族們卻對航海家有些鄙視。

當用餐過半的時候,一些貴族便趁著酒勁奚落這位航海家說,你發現的那條航線,我們以前也知道,沒什麼大不了的。話音剛落,貴族們都隨聲附和,準備看航海家的笑話。

航海家並不言語,他拿起一個煮熟的雞蛋問貴族們:你們誰能讓這個雞蛋在不用任何支撐物的情況下立在光滑的桌麵上?貴族們拿起雞蛋試了又試,最後得出結論:絕不可能。

航海家拿起雞蛋,把雞蛋的一頭在桌子上磕了個小凹坑,雞蛋便穩穩地立在桌麵上。貴族們看了,不屑一顧地說,這個辦法我們都知道。航海家聽了,說道:不錯,你們都知道,但是,你們卻沒有做到,這便是成功與否的最大區別。

是的,說的和做的有著本質的區別。有些人天天大嚷大叫要幹什麼大事,但卻總不見行動,到頭來隻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

一生的道理:在今天這個做事講效率、要成績的社會,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想到還是做到,這是成功與否的最大區別!

夢想皆有神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兒子,由於從小生得呆笨,人們都喊他“木頭”。他也確實名副其實,九歲之前,除了因為遵守秩序,在學校裏獲得過一枚玩具螺絲釘外,再沒有過大的作為。

12歲時,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有個國王給他頒獎,因為他寫的字被諾貝爾看上了。當時,他很想把這個夢告訴誰,隻因怕人嘲笑,最後隻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假若這真是你的夢,你就有出息了!我曾聽說,當上帝把一個美好的夢想放在誰心中時,他是真心想幫助誰完成的。

男孩從來沒聽說過夢想和上帝還有這層關係。媽媽說完,他就信以為真了。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麼大,上帝卻一下子就選中了他。為不辜負上帝的希望,從此他真的喜歡上了寫作。

“倘若我經得起考驗,上帝會來幫助我的!”他懷著這份信念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三年過去了,上帝沒有來;又三年過去了,上帝還是沒有來。就在他期盼上帝前來幫助他的時候,希特勒的部隊先來了。他作為猶太人,被送進了集中營。在那裏,600萬人失去了生命,他活了下來。

“我又可以從事我夢想的職業了!”他走出集中營大門,這樣念念有詞。1965年,他終於寫出他的第一部小說《無法選擇的命運》;1975年,他又寫出他的第二部小說《退稿》。

接著他又寫出一係列的作品。

就在他不再關心上帝是否會幫助他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把20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他聽到後,大吃一驚,因為這正是他的名字。

當人們讓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作家談談獲獎的感受時,他說:“沒有什麼感受!”

一生的道理:當你說我就喜歡做這件事,多困難我都不在乎,這時,上帝會抽出身來幫助你。

夢想皆有神助!預言家說,還會有第二位。他正藏在有夢想的人中間。

野心是成功的催化劑

巴拉昂是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他4.6億法朗的股份捐給了一家醫院。另100萬法朗作為獎金,獎給那些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法國一家報紙刊登了巴拉昂這份遺囑,公開征集“窮人最缺的是什麼”的答案。

應征的答案各式各樣。絕大多數人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什麼呢?當然是錢了,有了錢就不再是窮人了。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答案還有窮人最缺少技能、幫助和關心。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她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

一生的道理:野心讓我們永遠不甘滿足於現狀,當我們“這山望見那山高”時,就告訴自己在新的起點,要全力奮進,永不停息。野心是成功的催化劑,是永恒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