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轉機來自於勇氣(2)(2 / 2)

在她已經40歲的時候,她終於獲得了一次機會扮演一個電視角色,這個角色對她非常合適,她成功了。在艾林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有2900人從電視上看到了她的表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有3300人欣賞了她的表演……到了1953年,看到她表演的人超過了4000萬。

這就是露茜麗·鮑爾。

一生的道理:觀眾看到的不是她早年因病致殘的跛腿和一臉的滄桑,而是一位傑出的女演員的天才和能力,看到的是一個不言放棄的人,一位戰勝了一切困苦而終於取得成就的大人物。

自信的力量

阿瑟夫把全部財產投放在了小型製造業上,可正當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金錢喪失、企業破產,妻女也離阿瑟夫遠去,他由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一文不名的流浪漢。絕望中,阿瑟夫無意中看到一本名叫《自信心》的書。這本書給他帶來了勇氣和希望,阿瑟夫決定找寫這本書的作家,尋求東山再起的良方。

“我很同情你的境遇,可是,我卻沒有辦法幫助你!”作家無可奈何地攤攤雙手,“不過,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完全有能力幫助你重新站立起來。”

作家把阿瑟夫領到一麵碩大的穿衣鏡前,說道:“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他能夠幫助你。不過,你首先必須徹底認識這個人。這是因為,在充分認識自己之前,對這個世界而言,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3年後,一本名叫《成功的脊梁是自信》的自傳體小書在市麵上3次再版,一路俏銷。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阿瑟夫。經過3年打拚,他已經擁有了一家資產逾億美元的製造公司。阿瑟夫在這本書中深有感觸地寫道:自信心是一個人頑強生存、事業成功的脊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也瞧不起,連自信心也喪失殆盡,那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一生的道理:自信心是一個人頑強生存、事業成功的脊梁。如果一個人連自己也瞧不起,連自信心也喪失殆盡,那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

尋找星光

拿破侖·希爾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成功學家。這位享有盛譽的學者,曾但任過美國總統威爾遜和羅斯福的顧問。

然而,他並不是上帝的寵兒,17歲的希爾從商業學校畢業後,曾在礦業公司做井下礦工,後做速記員。由於他工作出色,晉升很快。21歲時,希爾被聘任為礦業公司總經理。他的銀行存折上的數字,為同齡人可望而不可及。

就在他春風得意之時,老板宣告破產,希爾從總經理的巔峰跌下來,他失業了。失業使希爾惶惑不安。他給父親寫了一封信,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

“兩個人從獄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隻看見了泥土,另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希爾振作起來去找工作。他找到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南部一家大木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他的靈活頭腦和敬業精神使他得到老板器重,邀請他入夥。

但不久後,經濟大蕭條從天而降,木材公司又破產了。24歲的希爾在一夜之間,再次成為不名一文的窮人。

木材業的銷售經驗使希爾又在汽車推銷員的崗位上如虎添翼,他很快又發達起來。汽車推銷使他獲得了進入汽車製造業的機會。他敏銳地發現:汽車製造廠技術工人奇缺。他立即著手開辦了一個培訓班,讓廠裏的工人及大蕭條帶來的失業者接受技術培訓。培訓班辦得很成功,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一生的道理:人生之旅常是荊棘叢生,意誌就像一把刀,能從荊棘中劈出一條路來。

幸存者的智慧

上個世紀80年代,一支由7名英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野外登山隊順利登上了阿爾卑斯山。然而,就在他們滿懷信心地向主峰發起衝擊時,突然遭遇到了暴風雪的襲擊,他們不得不開始集體下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