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往指數(2)(3 / 3)

一生的道理:遇到像傑克這樣的對手,即使失敗了,也是人生中的幸運。

生命因相擁而美

由法國著名導演雅克·貝漢拍攝的影片《微觀世界》中有這樣一個片斷,讓人經久不忘:

兩隻蝸牛,在一條路上相遇了。也許,這是一次美麗的邂逅。一隻蝸牛伸出了觸角,在另一隻蝸牛麵前舞動了一下,隻是輕輕地舞動了一下,大概另一隻蝸牛看出了它的問候,也伸出觸角來,輕輕地舞動了一下。接著,最美的畫麵便開始出現了。一隻蝸牛從堅硬的殼裏探出身體,另一隻蝸牛也從堅硬的殼裏探出身體來。開始的時候,它們嚐試著一點一點接近,繼而開始交錯,重疊,纏繞。在明亮的光線照耀下,它們白亮而又晶瑩剔透的身體很快便相擁在了一起。一會兒若即若離,一會兒又合而為一,像久別重逢的情人,又像他鄉相遇的故交,或纏綿,或撫慰,或傾訴,或聆聽,身體與身體相觸,心靈與心靈融合,兩個生命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了一起。

這個時間足足持續了幾分鍾,如果你也看過這部電影,一樣也會為這人世間至美的畫麵所歎服。是啊,當一個生命的個體衝破心的壁壘,不抱目的,不為私利,與另一個同樣目的純粹的生命個體相遇,乃至相擁時,生命就會煥發出它原本純淨而絢麗的光芒。

一生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生命可以孤立地活下去,隻有在與另一個生命的相擁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最本質的溫暖。

看到別人的長處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秀才坐渡船過河,船剛離開河岸,秀才看到船上的竹篙,就問擺渡的船工:“你會吹笛嗎?”

“我哪會吹笛呢,隻會擺弄撐船的竹篙。”船工笑嘻嘻地說。

“連笛都不會吹,你這生命的意義也就失去了10%。”秀才以一種戲謔的口吻說道。

船工隻顧撐船,默不作聲。

秀才看到船上的纜繩,又煞有介事地問船工:“你會撫琴嗎?”

“我也不會撫琴,隻會搗鼓船上的纜繩。”船工仍然笑眯眯地說。

“連琴也不會撫,你這生命的意義也就失去了20%。”秀才以一種輕蔑的口氣說道。

船工全力擺渡,低頭不語。

秀才看到不遠處的葦叢間驚飛的野鴨,隨口吟詠起王勃的名句。又不屑一顧地問船工:“你會作詩嗎?”

“我更不會作詩了,隻是每天的鞋子倒是挺濕的。”船工樂嗬嗬地說。

“連詩也不會作,你這生命的意義也就失去了30%。”秀才以一種嘲諷的腔調說道。

說著說著船就到了河心。就在這時,大雨滂沱、山洪爆發,河流忽然湧起巨濤狂浪,眼看就要翻船了,竭盡全力也無力回天的船工急忙問秀才:

“你會遊泳嗎?”

“我、我不會……”秀才不免大驚失色。

“連遊泳也不會,你這生命的意義看來就要失去100%了。”船工以一種愛莫能助、萬般無奈的語調說道。

話音未落,渡船已被大浪掀翻……

一生的道理: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在處世為人上一定要多看多學他人的長處,這樣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當遇到危難之時就會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助。

距離

一個遊方僧人結束了他的遊曆後回到寺中,在敘說了遊方的見聞之後問他的師傅:“在遊曆的過程中,弟子有一件事一直不明。弟子遇到地位低下的人中,許多都瞧不起地位高的人,嘲笑他們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而那些地位高的人也瞧不起地位低下的人,嘲笑他們愚昧無知、沒有本事,為什麼會這樣呢?”

老和尚笑了笑,說:“今天天色已晚,你先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帶你去個地方吧。”

第二天一大早,老和尚領他來到寺廟附近的一座山下,問他道:“看到山上的人了嗎?”

遊方僧人仰頭看了看,透過縹緲著的晨霧,隱約看到山上有幾個黑色的人影在晃動,於是回答道:“看到了。”

老和尚又問:“看得清楚嗎?”

遊方僧人說:“離得太遠了,看不清。”

老和尚說:“那你爬到山上去看山下的人吧。”

遊方僧人依言照辦。等他下山後,老和尚問他:“看得清楚山下的人嗎?”遊方僧人回答道:“還是看不清,距離太遠了。”

老和尚笑道:“你這不是明白了嗎?站在山頂和站在山腳下的人,在對方眼裏同樣是渺小的啊。”

遊方僧人頓悟。

一生的道理:在我們身邊,許多人僅僅是因為距離才讓我們覺得他們渺小,從而忽視甚至排斥他們。走近些你就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