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初出樊籠遇凶險(1 / 3)

暫不說水溶黛玉在姑蘇已經逐漸情投意合。卻說京城的榮國府中,賈母王夫人等得到消息,探春已經定為和親羅安國的公主,隻待東征的大軍回京便正式賜封,合府歡喜不已。

因賈璉已經隨軍東征,鳳姐因平兒的有喜也心境大好。為了節約開支,賈府依舊在設法裁減人。後廊的賈芸一直喜歡鳳姐從怡紅院要來的丫頭小紅,鳳姐喜歡小紅的乖巧伶俐,且小紅的父母林之孝夫婦都是省事的,賈芸於是讓林之孝去求鳳姐,將小紅贖了出來,並明說要許配給賈芸。鳳姐早知道賈芸對小紅的一片情義,況且小紅已經快十八歲,樂得做了這個順手人情,賈芸和林之孝夫婦都感激不盡。賈芸之母見小紅伶俐能幹,又得鳳姐調教了好幾年,高高興興選了個日子,將小紅迎娶過門。

賈芸自娶了小紅過門,讓小紅恢複了原來的名字紅玉。因為賈芸家境貧寒,林之孝夫婦也隻有紅玉一個女兒,夫妻兩個拿出多年積餘體己,讓賈芸在長安南街那邊開了一個小雜貨店。賈芸隻有一個老母,在後廊的幾間舊屋子住著。為了方便照看店鋪,賈芸索性將那幾間舊房子賣了,東湊西借了銀錢,在南街的一個巷道買了個不大不小的院子住著。夫妻兩個省吃慎用,盡心經營這個不大的店鋪,日子倒也很快像起樣子。因常感念鳳姐之恩,紅玉偶常去府裏探看鳳姐和平兒,也送些小玩意給巧姐。

怡紅院中,自黛玉探春離開賈府,雖然寶玉的丫頭並沒有裁減,卻沒有了以往應有的嬉鬧聲。早在晴雯出事不久,留下的丫頭都害怕重蹈覆轍,開始謹言慎行。又因襲人與寶玉的不尋常關係,眾丫頭都對襲人敬而遠之,弄得襲人滿是惆悵卻有無可奈何。

在賈府眾多的丫頭中,還有一個人在為自己的未來惆悵,那就是鴛鴦。鴛鴦已經十九歲,因為當年抗拒賈赦納為妾室一事,從此變得少言少語。除了陪伴賈母,隻偶爾去鳳姐平兒那裏閑坐一會。眼下平兒已經有了身孕,襲人已經是準姨娘,比自己小一歲的小紅也已經是他人之妻,而紫鵑跟黛玉去了姑蘇。看黛玉對紫鵑的情義,紫鵑應當也不會太差的。現在這些與自己要好的姐妹們,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歸宿,自己當年已經發了重誓,就是賈母歸西大不了不嫁,其實那時不過是要讓賈赦死心。可當看著小紅有時一起和賈芸進府看望鳳姐平兒,看他們夫妻恩愛無間,鴛鴦止不住羨慕,自己的出路在那裏呢?

這日,鴛鴦乘賈母在歇息,一人來到沁芳亭那邊散心,望著那池荷花發呆。不一會兒,隻見惜春的丫頭彩屏也走了過來。彩屏是寧國府賈珍在惜春十歲時買來的丫頭,因長得還算清秀,比惜春大兩歲,所以賈珍讓她陪伴惜春。彩屏因父母雙亡,被舅舅舅母所賣,從小曆經人生冷暖,雖然不大說話,卻對惜春十分忠心,也十分能幹,針線和廚下活都很會做。因在沁芳亭常遇到獨自來散心的鴛鴦,兩人倒常會說些體己話,幾年下來,也算成了個知己。

彩屏見鴛鴦一人對著池子發呆,忙問道:“姐姐在想什麼?”鴛鴦道:“沒有想什麼。天氣熱,覺得無聊,出來透透氣。”彩屏道:“姐姐,聽說你哥嫂都撥到南京看房子去了?”鴛鴦道:“是,我父母已經在那邊去了,老太太讓他們娶親料理我父母後事,順便讓他們留在那邊了。”

彩屏道:“姐姐,我想問你一句,你真想一直呆在這裏?”鴛鴦道:“我能有什麼法子,我是家生子,老太太對我好,離不開我。我也沒有地方可去。”彩屏道:“老太太對姐姐好是好,乘現在老太太對姐姐好,姐姐怎麼就沒有想過出去呢。”鴛鴦歎氣道:“彩屏,我和你不同。我已經得罪了大房,就是老太太給我自由,隻怕我也難有真正的自在。”彩屏道:“這倒也是。有時好羨慕紫鵑春纖,她們兩個被林姑娘贖去了,林姑娘對她們極好,還說等回到姑蘇,就幫她們找個好人家,讓她們過屬於自己的日子。”鴛鴦歎氣道:“林姑娘是靈透人,別人怎麼說她我不管,但做她的丫頭下人,真是福氣。”彩屏道:“可不是,原來林姑娘院子裏所有的采買都是春纖去買,春纖說,林姑娘常問她錢夠不夠,還說林姑娘從不責備她們幾個丫頭,林姑娘膽小,有時讓紫鵑和雪雁陪她一起睡。我還聽說,林姑娘為了籌贖紫鵑和春纖和回姑蘇的路費,把自己祖傳的一對手鐲都當了。這樣的主子,就是為她去死,誰不會心甘情願!不過,我覺得我也幸運,我們姑娘對我也是極好的,為了她,我做什麼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