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來,喜歡南懷謹的俞敏洪同樣也很喜歡韋爾奇,在他看來,不喜歡讀韋爾奇的老總是很奇怪的,不看可能是因為不了解,宣稱不喜歡韋爾奇就很奇怪,因為任何一本書都有其可取之處,“我看到的老板大部分都在讀這本書,當然其中不乏有些人是為了趕時髦。當然讀韋爾奇最好有些親身經曆,這樣更能。學到東西”。俞敏洪認為此書對企業的一把手最有好處的,因為二把手三把手看這本書已經覺得隔了一層了,許多事情搞不清楚,不能讀出更多的味道來。也許從俞敏洪的坦率中能看出一點什麼來。
俞敏洪還強行向部下推銷有用的書。有許多的老板在看到好書、有用的書以後都喜歡向部下推薦,但像俞敏洪這樣經常采取強行推銷的還很少。比如讀,韋爾奇,他看到了這樣一段評判經理人的話,他把它摘下來給了新東方每一個經理人。這是一個關於評判經理人業績的兩條標準:一條是企業文化,另一條才是這個經理人賺的錢。最不好的經理是賺了很多錢,但沒有企業文化的人;最好是又賺錢又有文化的人;有文化但賺不到錢可以培養;光會賺錢沒有文化的人培養不了。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文化及經理人對這個文化的認同,是這個企業最強大的凝聚力,沒有企業文化的企業長久不了。好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任何企業都鼓勵員工團結等等,但領導者把這些執行下去,完全靠領導者及團隊的魅力。所以對經理人的培養對企業來說很重要,所以隨時要給他們上上課,當然讓他們讀書就是最好的上課。”
對經理人如此,對員工也不例外。比如去年要求每個老師買了一本《小故事中的大智慧》;又要求每個員工買了一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俞敏洪鼓勵每個員工離開新東方,他認為每個人都要有變的心理才好,人挪活嘛。當問及教育行業是最容易讓人複製的行業,別的人都在防著員工離開,你為什麼剛好相反,難遭不怕他們再複製新東方嗎?對此俞敏洪顯得很自信,他說新東方的企業文化是拿不走的。他稱手下的許多員工都很優秀,都可以再辦一個好的學校,但他們為什麼不走,這就是企業文化,新東方這種弘揚個人奮鬥、為同事為他人作貢獻的精神,新東方的團隊及個人魅力以及管理結構至上自由思想發揮的這種東西,還是非常吸引人的。
談到讀書對企業文化的形成,俞敏洪再次顯示了他的坦率,他說:新東方就是我從一個人幹起來的,所以新東方的企業文化就是我個人文化,這很簡單,個人文化怎麼形成的,肯定會與讀書有關,這是不爭的事實,任何一個企業文化的氛圍跟第一把手有關,你個人想把企業辦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比如我可以一天之內解聘許多人,把關係搞得很緊張,讓許多人恨你,但這與你個人的個性和領悟有關,相反,我現在擁有的知識不容許我這麼做,就是把我綁了也不可能。
新選擇才有新起點
2001年時,俞敏洪發現自己在新東方的權力過大了,大家很容易會跟風,這非常不利於企業的發展,而這是由於他個人在新東方的曆史地位所致,所以他認為必須要進行組織製度上的重造,而重造就要涉及到某些人的調整,以及調整是否愉快的問題。
在接近2001年底的一次新東方董事會上,從王強、徐小平到俞敏洪,昔日創業的“三駕馬車”全都提出要離開新東方,會場上有人泣不成聲。回憶起這段經曆,俞敏洪說:“盡管大家在當時鬧出了一些問題,但從現在看,實際上那時大家誰都舍不得離開新東方。現在大家也仍舊沒有離開新東方,王強雖然不再做CEO了,但依然是新東方的董事,徐小平現在還在新東方做留學谘詢方麵的事,下一次新東方董事選舉,再次被重新選入董事會的可能性很大。新東方的這幾位創業元老都沒有在新東方之外自己另辦公司。我們之間還經常保持著聯係。”
俞敏洪的母親曾被視作新東方實施家族管理的典型代表之一,俞母曾經為了新東方的事,大鬧過新東方的辦公室,“其實我母親從來也沒有新東方管理上的決策權,你想以她的程度,想決策也參與不了。現在我母親已經完全從新東方的事務中分離出來了。我妻子早就不參與新東方的事務了,現在在加拿大,今年家裏新添了個兒子,我近一時期常在加拿大就是為了照顧他們母子。還有,我的大女兒現在已經7歲了。”
沒有了若隱若現的家族管理陰影,沒有了創業元老的分封割據,由胡敏帶領下的新東方管理團隊,已經運作了一段時口,在俞敏洪心中,胡敏做得很不錯。這證明董事會選擇胡敏出任新東方總裁這一職務的決定完全正確。自成為俞敏洪的繼任者後,新東方正在扭轉“隻是一家出國英語培訓學校”的形象,逐步發展成為涉及英語基礎學習、IT培訓、網絡、出版、基礎教育等諸多方麵的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