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基本是炒房炒地起家,想辦法找到了北京的一家集團公司。當時他們的老板認為我們這幫小夥子可以。於是達成一個條件,給他們貸款五百萬人民幣,利息是百分之二十,這筆錢由他派人監控,利潤五五分成,這是我們第一筆種子資金。拿到錢後,先買進了幾座別墅,當時不到三千元一平方米買過來八棟。在手裏放了一兩個月,沒人要,出不去,這可麻煩了。大家在一起想辦法,就盼著到海南發展……直到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海南有可能發展,房子很快就賣出去了。
當他們通過炒房子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時候,別人還沉醉在美夢裏麵時,他意識到炒房地產的嚴重後果,果斷地撤出海南北上京城重新創業。當別人在海南美夢破滅的時候,他從萬通公司的成立到萬通新世界的開發,在北京又殺出一條血路。1992年,他受命回京,創辦北京萬通。當年初到北京的時,連北京那幾座大立交橋的名字都叫不上,就到處去找地蓋房。後來有人介紹了一塊,他一看不錯,是個地鐵上蓋地塊,就拿了下來,開始做萬通新世界廣場。讓多少發展商為之頭疼的事情,在老潘的眼裏卻遠沒有那麼複雜。“你對人的需求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你去查一下這城市的規劃,再去跑一遍市場,看一下有多少資源可以讓你用,就夠了。”老潘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所以他的思維方式,也是從最基本最簡單的層麵出發。這種舉重若輕的思路確實讓他受益匪淺。
由於當時不太懂房地產,他給自己請了位剛剛從香港北上京城淘金的老師,將香港比較成熟的市場營銷、策劃包裝手法帶到新世界廣場,立馬在市場上引起了轟動。“萬通新世界”的銷售,可以說是創造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奇跡,每平方米三千六百多美金,是當時市價的三倍。廣場12月24號才動工,11月初就銷售了百分之七八十了,在開售的六天內拿到五個億港幣的回款,可當時連一方土都還沒有挖呢。
潘石屹首先打破“鐵飯碗”辭職南下當時熱火朝天的深圳特區。當許多人還在留戀機關工作的時候,他卻勇敢地“下海”闖天下。這不僅僅是勇敢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一種先見之明,即使商海裏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地去鬥爭。自立門戶,開拓成功的局麵萬通賺錢後大量投資一些不了解、不熟悉的行業,盲目擴張。潘石屹意識到這種擴張一定會有損萬通在房地產業方麵的發展(果真不出所料,數年後萬通陷入了困境),於是作出重大決策:離開萬通,自立門戶。離開萬通固然有與董事會意見相左,同時也與他自身發展壯大有關。在一定程度說,當潘石屹羽翼豐滿之時,萬通已經容不下他了,那裏已沒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離開萬通,潘石屹成立了北京紅石實業有限公司,做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現在著名的“現代城”,現代城原來是北京二鍋頭酒廠,一星期中出酒糟的兩天根本就沒法進來,出酒糟的臭味連國貿大廈都能聞到。潘石屹下決心建現代城之後,他又派兩個助理看了一圈回來,向他彙報,結果一個助理對他說,潘總,這項目你別做了,地方糟透了。另一個委婉一點,也說這項目不能做。
為了要說服大家,潘石屹先拉太太一起去看。走到現在二號樓這個地方原來是個倉庫,開始下雨了,裏麵全是爛泥,臭得不得了,也走不出來了。張欣捂著鼻子說,這地方真不行,別做了。但是潘石屹卻認定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將來一定會有發展。
“我回去後就一個個做工作,我以為關鍵要看時問。我們至少在兩年以後做,兩年以後意味著京通快速路要通車,複八線地鐵要通車,這兒就像長安街一樣,成為長安街的延伸。而通惠河兩岸原來長著蘆葦,臭得不得了,按北京市規劃,隻要高碑店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一通過驗收,這河就變成清河。為這事,我專門跑到高碑店去看汙水處理廠建到什麼程度。我說如果這幾個條件具備,我們做四十萬平方米,住上三千多戶人家,四邊全是路,是個不錯的小區。”
在現代城建設期間,右手邊的國貿立交正在改造,門前的京通高速公路業已開通,腳下的地鐵複八線國慶前後也將正式運營。更讓潘石屹興奮的是,經國務院批準,北京的中央商務區(CBD)從兩平方公裏擴為四平方公裏,現代城又給圈進去了。未來北京的CBD如同巴黎的拉德方斯、東京的新宿,一定是最現代化、最繁華,最有人氣的地段。在現代城的價值量裏,建築安裝成本隻占35%,65%的成本是地價、拆遷和市政配套費。這65%都是由現代城的地段和環境決定的。政府投資100億修地鐵複八線,這100億的投資是誰受益?還不是現代城這樣的地鐵上蓋物業?還有,現代城後麵的通惠河,世界銀行貸款投了好幾十個億,眼看又要變成整個京杭大運河的上端,要變成一條旅遊觀光河了。這些都直接使現代城升值啊。現代城創造北京房地產史上多少奇跡。這就是潘石屹與眾不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