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篇(2 / 3)

進了門,老樹便像進了自己家,一切不用方老招呼,全都是自己動手,似乎他成了主人,方老隻需在一張藤椅上坐下即可。忙完了待客的一套程序後,老樹這才坐下,把我的情況詳盡地告訴給了方老,聽時,方老瞧著我,微笑點頭,很是和藹,我於是也衝著他不斷點頭微笑。

“您對成漢國的曆史感興趣?”方老聽完了老樹的介紹,問我。

“是有興趣,方老。”我回答,“大概是因為我對這段曆史知道得太少,所以想更多地了解一下。”

“那麼,你知道得有多少呢?”方老問。

“嗯……”我努力地搜刮了一番所有所了解到的相關知識,說,“那應該是西晉政權建立不久,三國之一的蜀漢滅亡四十年之後,好像當時隴右地區天災人禍,造成大量流民入蜀就食,蜀地官吏趁機對流民壓榨盤剝,激起民變,書上說是流民大起義,然後,成漢國就建立了,那是一個由巴氐人建立的政權,嗯……好像,那個時候,也正是五胡亂華的時候。”

方老用眼盯了我片刻,道,“你該不是那類狹隘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吧?”

我忙搖頭,“我不是,我隻是從網上看到不少關於那個時代的文章和議論。”

方老一笑,說,“求證曆史,應該自己去看史書,少看網文,即使看網文,也要查得史料證實後再做判斷,不要人雲亦雲,要說起那個時代,的確是一個戰亂不斷的時代,民眾遭受的災難和困苦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那又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近三百年的時間,北方地區一直都是被所謂異族輪番統治,直到隋的一統,這期間,原來的漢民族同外來的各民族相互長期融合,自隋一統之後,已不分異族,統稱為漢人,後來中國又經曆了多番民族大融合,這才形成了現在這般龐大的漢族族群,如今,你已很難找到所謂純正的漢代遺民了,如果要找,或許現在的客家人更為接近一些,網上某些人,一提及千年前的五胡亂華時代,即氣忿得咬牙切齒,眼鼻噴血,恨不得穿越到那個時代去殺盡可憎的異族人,其實,這些人又是何等的愚蠢啊,也許,他們的祖先恰就是被他們切齒咒罵的異族,也許在他們體內流淌的正是被他們憎恨的異族人的血。”

方老大概自覺語氣拔高,便緩了下來,繼續說,“我們這個漢民族,自古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民族,也是堅韌並頑強,好學且創新的民族,所以她才具有魔一般的魅力,吸納和融合了諸多民族成為漢民族的成員,這也是這個東方古國逾數千年而巍然仡立,並依然生機勃發的原因,再往遠一些說,被公認為中華始祖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也是從西北遷徒來的……”

這時候,老樹忙遞來茶杯,塞進到方老手裏,並說,“您先喝口水,老師,太遠的事我們就不說了,我們隻說成漢國的事吧。”

方老端茶呷了一口,微笑著對我說,“我是扯得遠了些,還是說說成漢國的曆史吧,曆史啊,是一門永遠也研究不透的學問,因為你不是當事人,又相隔那麼長的時間,很難把當時的真實百分百的複原,我很反感某些曆史學者,把自己扮成福爾摩斯式的偵探,憑著文字分析,再加入自己的臆想,去偵破遠隔百年或千年的曆史迷案,而後還要擲地有聲地宣布——這就是真象,噯,這不過是諸多推測的一種罷了,曆史不應因為你是學術名人而被真象了,這種風氣很不好,我們可不要那樣做,現在你來找我,是因為你缺乏相關的曆史知識和資料,通過學習和資料積累,不久你也將掌握到那些知識,基於所掌握的知識你會有你的推想和判斷,那時,你就是我的一位良師。”

“哪裏,哪裏,方老。”,我急道,“您是這方麵的專家,是研究成漢國曆史的權威,我是來學習,來求教的,我隻是一名學生。”

方老搖搖頭,“專家,權威,年青人,這些虛名可不要加給我,我隻是一名普通的已經退休的曆史教師,因為對古成漢國的曆史感興趣多一些,就多關注一點罷了。”

我略有些尷尬,忙引話道,“方老高節謙遜,是我太俗了,請方老不要介意。”

方老微微一笑,“我們都是俗人,謙遜不敢居,高節更談不上,我隻是實話實說,你既然對成漢國曆史感興趣,那麼,我們就是誌趣相投的人,可以成為趣友,我們可以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一起豐富這段曆史,不至於讓它隨時光流逝而遠離我們。”

“嗯,嗯,方老說得是。”我忙應和著。

方老起身,“來,年青人,既然我們是誌趣相投的人,就直來直去,到我的書房裏坐吧。”轉而對老樹說,“茶杯茶壺都拿過來。”

方老的書房很寬敞,估計是改造過的,不過,裏麵的陳設卻把諾大的屋子塞得頗的些擁擠,所謂陳設,是幾乎占滿全屋的數排陳列物品的櫃架,櫃架上滿滿陳列的都是看上去很古老的物品,或者應該稱那些物品為古董。這個房間,就其擁有這諸多古董而言,本來可稱得上是個小型博物館了,可由於櫃架粗簡且排得緊密,倒像是一個販賣古董的超市。

一張書桌被擠在角落裏,桌上堆滿了書,我們三人就圍著桌子坐下。

方老指著滿屋子陳列,“看,這就是成漢國的曆史。”

我驚訝道,“這些……這些全都是成漢國文物?”

方老搖頭,他站起身,緩步踱於櫃架間,隨手拿起一件器皿,“這個經過鑒定是成漢國皇家用品,自然也是價值連城,原件陳列在省博物館裏,我手裏的是仿製品,是一比一精確複製的,我相信,它已經把原件裏的所有信息也一同複製過來了,所以,它現在擺在這裏,實際是在展示它的那段曆史,它存在的那個時代。”

方老放歸器皿,繼續前行數步,用手指了指一個靠牆邊的櫃架道,“我這裏的東西是按年代遠近排列的,那裏的東西是早期的,是成漢國立國之前的物品。”

我好奇地走近那個櫃架,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鏽跡斑斑像短劍的物件,卻又不十分像,我不敢觸動,就指著那東西,“方老,這是柄短劍嗎?”

方老搖搖頭,走過去拿起那東西,凝視了一會兒,方說,“這是槊頭,槊,是漢晉時興起的一種兵器,盛行於隋唐。”

“哦,這我知道,”我急於要表現自己的多識,“隋唐好漢單雄信用的就是槊,好像叫棗陽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