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杠牌篇——“杠上開花”終成大器(1)(1 / 3)

麻將桌旁,隻要一圈坐定,骰子一扔,天旋地轉,就開始一家算計幾家。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爭強鬥狠,煞是藏有機趣無限。其中的樂趣,比起政治舞台的明槍暗劍,凜冽沙場的刀光劍影,血流成河,顯然不會半分遜色。嚐有人雲,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如此鬥來鬥去都未免殘酷,麻將桌上,見一番輸贏,分一番勝負,以個體情性而上演一場智力和心理的戰爭,則可痛快淋漓。並且,麻將作為遊戲,特別集中展示了人在遊戲競賽中好鬥的一麵。它的實質大概就是把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精神容納於其中。天和地和人和還是平和,杠上開花還是大三元,清一色還是一條龍,或者十三不靠,統統隻要和(胡)就可。而此中之和,藏矛藏盾,因為參與的遊戲者中一個和了,必至少有一個輸了,麻將最能體現人的拚搏精神。

牌的規則又是公平的。萬餅條沒主次,三六九無大小。“天生我材必有用”,同屬芸芸眾生,都可定奪成敗。誰生來就注定成功和失敗,全靠後來的奮鬥和拚博。

要做就做“一條龍”

麻將裏,有一種和牌法叫做一條龍,我覺得很有意思,它很能體現一種拚搏精神,其實做人就要這樣,敢於拚搏,要做就做一條龍。

就像“三人登山”這個故事裏的第一個人知難而進,奮勇向前,終於登上山頂,看見了無限的風光;而第二個人隻是適可而止,“半入江風半入雲”罷了;第三個人知難而退,根本不知道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也像我在一次全國“希望杯”圍棋比賽裏第六盤棋一樣,我的對手是與我實力相當的小張。一開始,我執黑領先他許多,但我有一塊孤棋,他便硬殺我這條“大龍”,跟我下出致命的一擊。我一看大事不妙,由於內心的緊張,又下了一步緩著,使得對手強固的“封鎖線”變得嚴密了。我嚇得措手不及,慌了手腳,又下了兩步錯棋。唉!我便成了真正的“獨眼龍”(活棋有兩隻“真眼”,“一隻眼”是死棋)了!眼看著這盤精彩的“屠龍記”就要大功告成了,是放棄還是拚博?無路可逃的我仿佛聽到棋鍾的聲音,心裏慢慢冷靜下來,想再竭盡全力拚一拚。經過半個小時的沉思熟慮後,我終於下出了一著妙手,對方無奈讓我在他的“大本營”裏生存了下來,我光榮地獲得了全國圍棋比賽少兒組第三名。“拚搏”給我贏得勝利,所以,我認為拚博是成功的奠基。

隻有敢於拚搏的人,才可能成為掌握命運的主人。在這山窮水盡的絕境裏,拚搏一下,也許就能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拚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在旭日剛剛從東方徐徐升起時,再奮力拚搏一下,必定會托起你心中的太陽,展現在你眼前的將是“燦爛的輝煌”,這就是小小的麻將牌給我的啟迪。

我們仍然在聽頭懸梁錐刺骨那千年不衰的曆史故事,依舊厲行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做舟”的學習準則,讓我們把這一切的切稱之為拚搏。在披荊斬棘之後才能體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輝煌。

三分本天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

拚搏是一種過程,曆經拚搏,更不會再因結果的好壞,而欣喜若狂或心情沮喪。

拚搏是一種資本,它助我們在主動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像海燕一樣在驚濤駭浪中體會搏擊長空的快感。

拚搏是一種境界,它即沒有風花雪月的淺唱低吟,也沒有初入社會的感世傷懷,它有的是衝擊終點的挑戰自我,是直麵人生的引亢高歌。走一條無怨無悔的路,拚搏,為你響起成功的前奏。

要做就做一條龍。

適者生存強者必勝

咫尺方圓經曆青春,輕擊聲裏體味起落,兩指之間摸索人生。某文人很形象地將麻將上升為哲學,讓我回味良久。透過理論聯係實際,我想無論多麼慘淡的人生,咎由自取於他人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想徹底地改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人成長的曆程和成長的環境有著千差萬別,而每個人的性格又嚴重地製約著他的發展。但我仍想以筆代口向世人進言:睜開眼睛看看吧,雖然說個人生命的終點站無非是死亡,而人生道路上還有多少美好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創造,而醉死麻壇於國於家於已又有何好處?倘若真是“九億麻將一億舞,其餘都是二百五”,那真是曆史的一場悲劇。因為誰都知道曆史是要一代又一代的人用心和血去寫的。玩麻將最重要的是要能從麻將中跳出來,把麻將中的精華運用到生活中去。

1920年,有一個11歲的小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家向他索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足足可以買125隻生蛋的母雞。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自己對此負責任。男孩為難地說:“我哪裏有那麼多錢賠人家?”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是一年後你一定要還我。”

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筆“天文數字”,交給父親。

這個人就是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裏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得他懂得了什麼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