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吃牌篇——溝通是獲取成功的紐帶(1)(2 / 3)

請相信,這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新東西新觀點。隻是,這麻將牌局中也會展示這道理,能使人小小的感受體會之中的味兒,這倒讓很多不玩麻將的人是沒有想到的。

人脈關係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要會交際。

擁有良好人脈關係的手段便是交際。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溝通能力。

為什麼有人成功而有人不成功?

貝爾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大多都是名校畢業,智商很高。但他們工作幾年後,卻拉開了差距,有人非常成功,而有人卻表現平平。是什麼要素使他們產生了差距?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事業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他們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每當他們遇到技術問題時,隻消給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朋友打個電話,就會獲得所需的知識。而那些不成功者往往都沒有良好的人脈網絡,遇到問題時不得不首先結交相關人員,然後再請教問題,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不能保證問題的解決。

—條街上有三家相鄰的店鋪,它們都經營同一種商品。左邊的一家打出全城第一的牌子;右邊的一家則打出全街第一的牌子;中間的一家沒有標榜自己是什麼第一,而是在醒目的位置寫了三個字:入口處。顧客從入口處魚貫而入。

一位記者采訪一家小公司的董事長,問他公司有多少人,董事長回答說公司的人數非常龐大,有十萬人,幾乎每個人都是做業務的。記者大為不解,公司哪來的這麼多人?董事長解釋說:我的業務員就是我的顧客,從公司創業到現在,總共有十萬個顧客,這些人都是公司非常好的業務員。公司給他們提供滿意的服務,顧客也不斷宣傳公司的產。

這些良好的人脈網絡,決定了公司的成功,但是,這正是因為有了交際能力而促成的。

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係統的生命力與它跟外界進行的物質、信息、能量的交換呈正比,即交換越多,生命力越強。人也是一個係統,人的能量的大小,跟他與外界的交換成正比,即他與外界的交換越多,他的能量越大。一個人拿一個蘋果與他人的一個蘋果相交換,他手裏還剩一個蘋果;如果他拿一個思想與另一個人的一個思想交換,他最終會得到兩個思想;如果你拿一個思想跟九個思想交換,你會得到十個思想。所以關鍵就是你要去交換,用你的思想交換別人的田相。

學會與對手共生共榮

哲學的觀點太過冷漠。叔本華曾有寓言:一群野豬,在寒冷的冬夜,在一間房裏,要度過漫漫的長夜,必須暖和,才能生存。如是相互的抵擦,如是相互的觸紮,也就相互的傷害,如是又遠離,但遠離的時間長了又寒冷,如是又要抵紮。這正是即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麻將的奧秘就在於此:製約與反製約的相互製約之中尋求生機。既想碰或吃別人的牌,又不想自己的牌給別人吃或碰。算計別人的同時,也在算計自己!

戰爭時期大的是炸彈,小的是麵包。但一般情況下,錢是使社會轉動起來的潤滑劑甚至樞軸,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麻將可說沒有絲毫火藥味而渾身充滿“銅臭”筒是銅錢,索是穿銅錢的線,萬則是錢的量;東、西、南、北四合,構成市場;中、發、白則標示有的人好彩,有的人小發,有的人一無所有一活脫脫一幅世俗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這種詮釋或許有些牽強,但麻將的內在結構區別於以軍階高低或火力強弱的配置序列則無可置疑。每張麻將牌的價值乃是由遊戲者隨機選擇或賦予的,呈相對性,即隻有合用與否,決無大小之分。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遠比戰場上的兩軍對壘複雜,因為後者將關係簡化為力量的對抗,而實際生活卻常常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麻將中,我們總有得到許多啟示:要學會與對手共生共榮。

請看一個有趣的故事。

老鼠是山神的寵物,它向山神要求下凡當一名普通的動物。山神說:在動物世界中,大象是最強大的,你下凡後,必須戰勝大象,你才有資格回到我身邊,否則,你就永遠留在動物世界吧。

老鼠答應了山神的條件。但老鼠一來到動物界,便感到,它向山神承諾是輕率的。因為,它到動物界後,發現自己是一種又小又弱的小動物,要戰勝大象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它後悔了。

但它還是決定試一試。它想,自己要是從大象的長鼻子中鑽進去,用身體堵住大象的氣管,不讓它喘氣,大概會迫使它認輸。這天,它乘大象吃樹枝之機,悄悄地鑽進大象的鼻子中,準備實施它的計劃。不料,剛進去一小段路程,大象覺得奇癢,便猛地打了一個噴嚏,老鼠隻聽到一聲巨大的轟響,它便覺得天旋地轉,就像炮彈一樣射向高空,半天才掉在地上,摔得它渾身上下像碎了一樣痛。它這一下可知道大象的厲害了。大象由此也恨透了老鼠。心想,這老鼠長得小,胃口可不小,它竟然想打我大象的主意,真可惡。於是,一見到老鼠,大象就用它那大腳踩老鼠,老鼠險些喪命。此後很久,老鼠總是遠遠地躲開大象。它不想自討苦吃。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天,大象落入了獵人設下的巨網中。它掙紮了很久,全身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它在等死。老鼠想,這真是天賜良機,大象現在已毫無抵抗能力,隻要我在它的要害部位挖幾個洞,它就會沒命了。我不就戰勝大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