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界上最傷心的媽媽。”她說,“沒人喊他媽媽了,她討厭你們,可她愛阿爾包利,就愛阿爾包利。”
許多女人在屋裏歎息著,還上前勸慰著那個絕望的阿爾包利的媽媽。‘你看,”她對加菲爾德說,“這裏所有的人都不恨他了,大家都很傷心,真的傷心。試想,要是你也死去……”
“我不會死……”小加菲爾德惶恐又茫然。
“可阿爾包利死了。”她說,“他回不來了。你會繼續長大,可他不行了。”她撫摸著兒子額上那塊疤,“他甚至不能再跟你打架,也來不及跟你好了,這是阿爾包利留給你唯一的紀念。”母子倆走進阿爾包利的靈堂。微暗的燭光下,阿爾包利在骨灰盒上的相框裏憨厚地笑望著他們。母親神態嚴肅,很鄭重地給阿爾包利鞠躬。這是這位年輕的母親平生第一次給死者鞠躬。她要兒子照做。兒子也做了。
“想跟阿爾包利說幾句話嗎?”母親悄聲說,“他能聽到的。”
“阿爾包利……”加菲爾德訥訥地說,“我不惱你了,我跟你好……當時我要是在潭邊,一定會拉你上來,我不會水,我就喊人,大聲喊……”他的淚珠滾落下來,在燭光下晶瑩發亮。回家的路上,加菲爾德不解地問:“媽媽,你今天怎麼了?平時不是老教我對人要狠和敢鬥嗎?怎麼突然很仁慈了?”
母親一把拉住加菲爾德,非常愧疚地說:“孩子,媽媽錯了,請你原諒。不但我錯了,也讓你跟著錯了!阿爾包利的死告訴我,人的一生很短促,如果總是拚勇鬥狠,一點道德都不講,盡管他死後別人原諒了他,但他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
“難道一個有品德的人就不會死嗎?”加菲爾德問。
“不,當然會死,但人們對他的悼念卻和阿爾包利的不同,對他,別人隻是因可憐她的母親而原諒了他,可一個有道德的人雖然也會死去,但人們會永遠地記住他的。”
“為什麼要記住他?”加菲爾德問。
“他們從不和別人打架,他們雖然很有力氣,很魁梧,但他們卻隻會幫助人,關愛人啊!”母親動情地說。
“可……可我已經這樣了,我還能改好嗎?”加菲爾德問。
“當然能!這樣吧,加菲爾德,媽媽也錯了,就讓我們一起改吧!咱們比賽,看誰改得快,改得徹底好嗎?”母親問。
“好啊!”加菲爾德高興地說。
這位母親說到做到,從此對人溫文爾雅,講究禮貌,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她總是搶在最前頭!
在這位善良母親的“身教”之下,這個名叫加菲爾德的小男孩兒,更是不願落在母親的後麵,他追隨著母親那邁向品德聖殿的腳步,一步步地成長為一個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成了人人皆知的楷模。
後來,他還憑著從母親那裏繼承而來的良好的品德,當上了美國的第二十任總統,他就是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