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醒悟了,覺得這世界就是一個競爭殘酷的角鬥場,不狠又不善鬥的人肯定吃虧!但我這輩子虧就虧了,便指望兒子托馬斯和加菲爾德千萬別和我一樣,要做就做個硬漢鐵人,特別是加菲爾德。於是我從小灌輸給他們‘狠’和‘鬥’的哲學。在我的精心培訓下,加菲爾德6歲時,我的‘教育’就初見成效,比如,他不太會哭了,在有人誇他乖巧時,他會像受辱似的反駁,‘我不乖,要乖你乖去吧!’他會跟人以牙還牙了……”這些成果使這位母親很驕傲!但這位母親鄰居家的兒子阿爾包利顯然也接受這種“教育”,但他比加菲爾德要“傑出”得多,這使得加菲爾德的母親很有點妒忌。
阿爾包利比加菲爾德大1歲,他繼承了他父親粗壯的體魄和他媽火暴的性子,他是這裏的孩子王,很有點兒無法無天、生死不怕的勁頭,打架時即使被別人壓在底下了,還要反問上麵的人:“說,下次敢不敢了?”至於像扯小姑娘的辮子,掐小男孩兒的雀雀,踩死人家的鴨子,淹死人家的兔子等這類惡作劇,更是數也數不清了。還敢犯上作亂,跟大人對罵,吐大人口水。附近的人對他真是又憤恨又歎氣,但毫無辦法。
加菲爾德在媽媽的教育下,雖然知道跟阿爾包利針鋒相對,但總恨自己體能不如人,幾乎每仗必輸。有兩次被打得頭破血流,一次被推下樓梯,額上還被劃過一刀,留下了永久的紀念。加菲爾德的母親唯一欣慰的是——“盡管如此,我兒子也沒有哭,隻是受傷時像狼似的叫過幾聲。”
“你兒子會不得好死!”每回加菲爾德的母親和這裏幾乎所有的女人一樣,在跟阿爾包利他媽罵街時都這樣詛咒過,而後來的事實卻不幸真的被大家言中了。那年初夏,阿爾包利第一個跑到深潭裏去遊泳,結果被淹死了。或許他根本就不會遊泳。總之,屍體兩天後才浮上來,情景慘不忍睹。
“哼,這下阿爾包利真的死定了!下一個孩子王就是我了!”6歲的加菲爾德終於勝利了似的宣告。這時,這位母親心裏猛然一驚!一下子,她便全盤否定了她一貫奉行的那種所謂硬漢教育:“我是在害孩子啊!一個沒有品德的孩子將來又有什麼用?孩子還小,我怎麼也不懂事?”這位母親深深地責問自己後,她悄悄把兒子領到阿爾包利被淹死的那口深潭邊。當時水天陰鬱,涼風無聲,蘆葦蕭蕭,樹木森然,歸鳥黑影一樣飛過,潭裏像籠罩一層鬼氣。兒子下意識地偎緊母親。“阿爾包利就淹死在這兒。”她對兒子說,“你知道什麼叫淹死嗎?”
“不知道。”
“好,閉上嘴,捂住鼻子,不準透氣,看能堅持多久,我記時。”
加菲爾德照做,但很快他就憋不住了,放手張嘴,劫後餘生似的大口喘息。
“你獲救了。”她說,“可阿爾包利沒有,他就這樣憋下去,水還直往他肚裏灌。他往下沉,他蹬腳,喊救命,可沒人聽見。不,他根本就喊不出聲。他不想死,他害怕,他求饒,可是不行……”
加菲爾德大睜著眼望著陰森的水潭。
然後,這位善良的母親把兒子帶到阿爾包利家門口。阿爾包利的媽媽嗓子早就哭啞了,可她還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