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以言相感(2 / 3)

一些與他交情不錯的老隊員,當訓練時間過長就抱怨說:“算了吧,這麼熱的天氣,差不多就行了。”這馬上會招來教練的痛斥責罵。即使在比賽獲勝後,島岡教練也照常嚴厲批評隊員,糾正比賽中出現過的失誤。如果一段時間內全隊的成績不好,士氣低落時,島岡就不會使用這種語言戰術。在緊要關頭,他會一反慣例,不責備隊員。他曾經說過:“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使是球王,也有失敗的記錄,所以我不會故意為難比賽的隊員,要求他們取得什麼樣的成績。”然而對防守,島岡教練卻非常在意,因為防守是隊員平時學習的體現,隻有耐心、專注才能避免失誤,防守的漏洞往往是疏忽造成的,這就是隊員平時訓練不專心的後果。如果某個隊員出現了這種人為上的失誤時,島岡教練總會不客氣地大發雷霆。

一般而言,假如隊員能自覺,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島岡教練也不會過分刁難,傷害他的自尊心。

島岡先生在總結他多年執教經驗時說:“我對待隊員的責罵方式是因人而異的,適時的痛罵隊員,是一種高級的用人之術。不僅可以去除大牌明星隊員的驕氣,同時能發揮殺雞嚇猴的作用,促使其他隊員更加嚴格要求自己。這種用語言駕馭隊員,可以產生一石二鳥的作用。久而久之,即使我不在現場監督,我的隊員也能自動自發地自我進行訓練。”

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領導者要善用語言技巧,掌握部屬的感情思維,使部屬日常的進退能根據領導者的想法來做。

10.5旁敲側擊以達意

《三國誌》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赤壁之戰曹軍大敗後,曹操率領士兵從華容道脫險,因關羽感念昔日曹操對他的恩德,放了曹兵一馬。曹操回到安全之地後,忽然仰天大慟,部屬疑道:“丞相已經自險地脫困,當時麵對百萬敵軍全不懊悔,現在已經安全脫險,人已得糧,馬已得料,何故如此悲慟呢?”曹操說:“我不哭其他事,隻哭比我早死的愛將郭泰孝,如果他活到現在,決不會有此次大敗之役發生。”眾謀士聞言莫不慚愧自責。

曹操可謂是用人之術的高手,無論是遣兵派將;還是責備手下,都能處理得恰如其分,他並沒有直接把每個人都痛罵一頓,也沒有責備他們不盡心盡力,而是運用以善相感的語言技巧,當著眾謀士的麵追思已經死去的賢士,達到了批評大家的效果。如果他惱羞成怒,大罵謀士們無能,恐怕手下個個都會拿一千個借口來為自己開脫:“誰讓你中了東吳的反間計,誰教你把大船都綁在一起……”

其實,話不宜說多,隻要精妙簡潔,傳神達意就已足夠。如果你身為領導者,不管在平時或是會議上,對部屬講話如同六朝時代的文人作駢體文一樣,洋洋灑灑,指東說西,這樣不僅無法凝聚員工的注意力,也收不到批評或表揚的效果。

領導者正確的用人法是,平常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插手;不要動不動就指責部屬。若真要指責就要像一回事,給員工留下深刻的印象。假如有一位員工工作不認真,接連出現幾次失誤,就要將他找來認真地懇談,分析他犯錯的原因,並和他一起研究改進對策,教導他工作時所需運用的技巧,讓他既能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又不會感到太難堪,以致影響到工作的熱誠。

10.6迂回說服有力量

身為領導者,必須要做的工作就是說服部屬。用真誠的話語去說服他人,極容易獲得他人認同。無論是你的部屬或是晚輩,甚至是一麵之緣的朋友,都有一顆善感的心,他們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對待,並希望領導者或長者能夠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了解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

如何運用技巧或策略達到讓他人順從己意行事?即使是上下屬的關係,也需要注意運用以善相感的技巧,不能夠一切都按照命令,一味要求對方服從,否則就會傷及部屬的自尊心,影響部屬日後工作的熱忱,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讓自己的事業蒙受損失,想追求的目的無法達到,最後還落得一個“庸俗領導”的臭名。

有些人天生就多愁善感,會因為自己的小過失而寢食難安。

工作時亦是如此,整天緊張兮兮,生怕領導會突擊檢查;生怕同事打自己的小報告。麵對這樣的部屬,領導者就要針對他的性格,注意分配任務時的語氣;用合適的語言技巧引導部屬走出缺乏自信的心理狀態。

朗達科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他小時候就很多愁善感。有一次,他在科學實驗室上課,任教的波爾·希得博士在課桌上擺了一個牛奶瓶。當時,朗達科和其他同學都很納悶,心想上課的內容難道和牛奶有關嗎?等大家坐定後,博士突然站起來,拿著牛奶瓶走到水龍頭邊,佯裝漫不經心地把瓶子重重一放,牛奶瓶一下子便破了。他立刻大叫一聲:“不要為這隻玻璃瓶哭泣!”

接著,博士把朗連科叫起來,指著那個已經粉碎的牛奶瓶說:

“你仔細聽著,你還有長遠的路要走,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銘記這個教訓———牛奶早就流光了,任你如何捶胸頓足懊悔不已,也於事無補。或許你會想:假如擺放時稍加注意,也許就不會出現這種事了。但那隻是‘假如’,現在談‘假如’已經太遲了,現在最需要做的是:把這件事忘記,再去做好下一件事情。”

博士又對他說:“不論你將來做任何事,都難免會出些錯誤,但這隻是你生活中的一個小細節,沒有必要整天為這些小事追悔不已。”他的話深深地烙印在朗達科的腦海裏,這句話是他那堂課最大的收獲,也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金玉良言。從那之後,朗達科從不斷懊惱自責的情緒中站起來,勇敢地麵對生活中諸多不如意,最後終於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其實,波爾·希得博士的這番話對於每一位肩負教育使命的人都適用。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領導者,對犯了過失的員工可以這樣說:“生活中有許多過失,不值得你為錯誤牽腸掛肚,過失既然已犯下,又何必耿耿於懷呢?你應該做的是,抬起頭向前走,在以後的工作中留意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如此一來,相信每一位領導的下屬都會心悅誠服地接受。

10.7選用正確的命令方式

身為一名企業領導者、教師或為人家長,每天都要說出無數命令性的話語。身為企業主管,指揮企業運作、調配員工任務、分發獎金等,都要靠大量的口頭命令來傳達,口頭命令可分指揮式、詢問式、自願式三種,應該采用什麼類型的命令,關鍵在於要看執行命令的員工是否積極主動、力求上進。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對於極少數懶惰的員工,隻要用簡單明確的語言說出你的要求,比如“下午將這批貨趕完”、“馬上去準備送貨”等。如此簡潔的語言,才能讓他立刻行動,不至於讓他覺得有機可乘,借機偷懶。

選用這種語言形式下達命令,是許多領導者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大多數領導都沒有注意到因人而異這一點,他們總是隨時隨地都在使用命令方式。

當你在為那些表現良好的員工分派任務時,就應采取詢問式。

例如:“你覺得這樣做可行嗎?”、“這件事三天之內完成,應該沒問題吧?”等,員工明知這是不可違抗的命令,也會因為你的語氣令人愉快而欣然接受,自然就能達到最好的工作效果。

其實,沒有一位部屬喜歡領導整天板著麵孔;也沒有哪位賢才願意跟武斷專橫的領導者共事。如果你真心想得到一位良才幫助,卻用命令式的口氣對他說:“你跟著我準沒錯”,我想,任誰都不會心服的聽從。部屬不喜歡領導者對自己過度展現領導的權威,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除非是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才會欣然接受這種對待方式,而這些人多半是庸才。領導者用商量的語氣調度人才,沒有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部屬商量,讓部屬有一種被領導重視的感覺,他們自然會毫不遲疑地接受任務。

使用這種詢問式的表達方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領導者犯下錯誤,因為部屬如果覺得你的命令有不恰當的地方,就會及時提醒你;若你用命令的方式,許多部屬就不會有意識去發現錯誤,而錯誤出現時自然會歸罪於你,員工甚至還會在私底下幸災樂禍。

還有一種自願式的命令,使用這種技巧可以提高部屬的向心力。必須運用這種自願式命令的工作通常是沒有人願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當你問“誰願意去”時,可以發現真正能為公司出力,替你分憂解危的員工,如果你硬性指派某人去做,對方肯定會牢騷滿腹,忿忿不平,碰上比較難纏的人,還會提出質疑:“那麼多人,幹嗎要我去?”,如此勢必會影響工作效能和員工的團結合作度。如果有自願承擔這項工作的員工,就不會產生這些不利的因素,對方甚至還會有一種自豪感。身為領導者,必須明白這種自願式命令法有一些弊端,一旦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時,領導者難免會陷於尷尬的境地。真正遇上這種情況,僅靠以善相感,殊途同歸的用人術是不夠的,你還要運用其他的用人法則來替自己解圍,例如用提高獎金、淡化困難度等輔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