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尊重企業製度、不遵守企業紀律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一個有團隊精神、對企業負責的好員工。巴頓將軍說:“紀律隻有一種,就是完善的紀律。假如你不執行、不維護紀律,你就是潛在的殺人犯。”誠然,目無製度、不守紀律者的言行不僅會害了企業,還會給他人、給社會帶來嚴重的災難。
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廈發生特大火災,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400餘萬元。然而,這麼一起嚴重的事故,竟然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煙頭:一位員工到倉庫內放包裝箱時,不慎將吸剩下的煙頭掉落在地上,隨意踩了兩腳,在沒有確認煙頭是否被踩滅的情況下匆匆離開了倉庫。煙頭將倉庫內的物品引燃。恰恰這時,中百商廈保衛科工作人員違反單位規章製度,擅自離開值班室,未在消防監控室監控,沒能及時發現起火並報警,從而延誤了搶險時機。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像上述故事中亂扔煙頭的員工及保衛科工作人員一樣,覺得偶爾違反一下製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恰恰是這些漫不經心、目無製度的行為給企業和社會埋下了安全的隱患,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爆炸,害人害己!對此,所有的員工都應該有高度的警醒。
一家企業的競爭力來源於生產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一名員工的價值體現在勞動的每個細節的,唯有製度與紀律是檢驗這一切的試金石。一個有原則、守法紀的企業必定是個重視產品質量的單位,一名製度常存心中、嚴格遵守紀律的員工必定是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人。這樣的企業與員工總是讓人放心,讓人感動。
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被某企業的員工遵守紀律的行為所感動,記錄下了那次經曆:
集團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預算,從社會上的培訓公司采購一些有影響力的課程。在一次培訓招標中,一家外國培訓公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正是夏天,中午氣溫達到32℃,而這家公司的幾個代表都著白襯衫、領帶和深色西裝。雖然他們已是大汗淋漓,但沒有像其他公司的代表那樣脫掉外套。調試電腦時,他們發現手提電腦的電源線太短,夠不到牆上的電源插座。於是有人拿出了一個接線板接好電源。之後,其中的一個美國人又從書包裏拿出了一卷膠帶。我們當時一頭霧水,不知道膠帶是幹什麼用的。隻見這個身材很胖的美國人吃力地蹲下來,用膠帶把電源線一點一點粘在地板上。原來,他是怕從這裏經過的人被電源線絆倒。離開的時候,這家公司的每個人都自覺地把自己使用過的一次性水杯帶出會場,丟在垃圾箱裏。
這家外國培訓公司的員工做了公司規定自己要做的事,對公司負了應負的責任。而他們遵守紀律的行動體現出來的公司對客戶的責任心深深地打動了其所服務的企業。隻有這樣的公司才可能對客戶、對社會負責。
相反,某家藥廠準備引進外資、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卻因為一口痰而錯失了良機。
當時,該藥廠請世界著名的拜爾公司來廠考察。拜爾公司派代表來這家藥廠考察。在進行了短暫的室內會談後,藥廠廠長陪同這位代表參觀工廠。就在參觀製藥車間的過程中,藥廠廠長隨地吐了一口痰。拜爾公司的代表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場景,便馬上拒絕繼續參觀,也終止了與這家藥廠的談判。在這位代表看來,製藥車間對衛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廠長都能隨地吐痰,那麼員工還會老老實實地遵守衛生紀律嗎?
兩相比較,優劣自現。這實在值得所有的企業與員工思考。
商海中有大風大浪,製度與紀律就像巨大的船錨一樣,能夠讓企業穩若泰山,化險為夷。身為企業的一員,我們更要把企業的製度化為自己的製度,把紀律視為自己的紀律,相信製度的邊緣便是崩潰,紀律的外麵便是懸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永遠不要出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共同把企業辦得更好,在成就企業的時候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