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絕不輕言放棄(2 / 3)

課堂啟示:永不言棄

戰場上沒有退路,放棄就意味著失敗,甚至是死亡。商場上也是如此,隻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在這裏,你別無選擇,甚至連退路都沒有。然而,我們卻經常聽到許多人自我動搖:“我覺得這件事就這樣了,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什麼用。”他們不相信成功,也不相信自己,這何嚐不是一種悲哀呢?職場不相信眼淚,隻有勇敢地挺過來的人,才有希望看到勝利的曙光。當然,付出了不一定就能成功,但隻要盡力而為了,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無怨無悔。

行動指南:不到最後,絕不放棄

有些人開始做事時充滿熱情,但因缺乏堅韌與毅力,常常半途而廢。任何事情都是開頭容易完成難,所以要評判一個人業績是否優良,不能看他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最終完成的有多少。例如,在賽跑中,裁判並不計算選手起跑時如何快,而是計算他從起點到終點需要多少時間。 鄧亞萍小時候因為個子很矮,被省乒乓球隊以“個子太矮,沒有發展前途”為由退回,這讓鄧亞萍深受打擊,但她沒有認輸,而是謹記爸爸的話:“先天不足後天補,隻要有特長和紮實的基本功,何愁不會脫穎而出!”她開始了刻苦的訓練。當時,鄭州市乒乓球隊的條件十分艱苦,連一個固定的訓練場地都沒有。鄧亞萍和她的隊友們一開始在一間暫時不用的澡堂裏練球,後來又轉移到一個小學的禮堂,最後才搬到市體育場靶場二樓的訓練房。夏天,訓練房裏的溫度非常高,可隊員們在裏麵一待就是一整天,揮汗如雨,連衣服都濕透了。冬天,室內十分寒冷,隊員們的雙手常常腫得像個麵包,甚至開裂。無論訓練多麼嚴格、條件多麼艱苦,全隊年紀最小、個頭最矮的鄧亞萍都咬牙堅持下來,甚至比別人做得更出色。

訓練房離鄧亞萍的家不遠,但她從不擅自回家,她那不服輸的拚勁,讓很多比她大的隊員都自歎弗如。正是在這裏,鄧亞萍練出了“快、怪、狠”的戰術,那就是正手球快、反手球怪、攻球狠,這成了她以後打球最突出的風格。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在全國“乒乓協杯”比賽上,鄧亞萍戰勝了當時的世界冠軍戴麗麗,從而一戰成名!河南省乒乓球隊最終向鄧亞萍敞開了大門。回想起3年來的辛苦訓練,鄧亞萍自信地說:“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從此,她更加刻苦了,拚命地練球,休息的時間被一縮再縮。鄧亞萍的努力得到了豐厚的回報,1988年,15歲的鄧亞萍在國際、國內各項大賽上所向披靡,並奪得了第六屆亞洲杯乒乓球比賽的女子單打冠軍。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依然保持著勤奮、刻苦的精神,經常因為訓練錯過吃飯的時間,有時食堂會為她專設“晚灶”,很多時候她隻能用方便麵對付一下。一次次的南征北戰,鄧亞萍捧回了一枚枚金牌,並又一次次地把目光投向更遠的目標。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和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鄧亞萍蟬聯了乒乓球女子單打、雙打的冠軍。

鄧亞萍雖然個子不高,但有著遠大的誌向和堅強的毅力,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渝取得了成功。富蘭克林說:“有耐心的人,無往而不利。”隻有堅持到底、絕不言棄的員工才能取得成功;隻有不到最後、絕不放棄的企業才能贏得每一次商機。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是當今世界汽車工業三大巨頭之一,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

20世紀20年代,豐田喜一郎選擇了汽車製造業。他到美國學習以後,回到日本名古屋試製,但他失敗了。豐田喜一郎決定堅持下去。

他分析了失敗的原因。當時落後的工業無法製造引擎,為了突破這一難關,他開始自行設計引擎,並製造出來。有了引擎,他開始製造汽車。從1933年開始到1936年,他造出了第一輛卡車和第一輛公共汽車。投放市場以後,因油耗高、噪音大、速度慢而反應不佳。

麵對又一次的失敗,豐田喜一郎決定堅持下去。

日本對外侵略戰爭開始以後,軍隊需要大量軍用卡車,這為豐田喜一郎提供了機會,他開始生產軍用卡車。1938年,美國年產350萬輛汽車,日本隻能生產幾千輛。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結束,豐田喜一郎隻好停止生產軍用卡車,當時日本經濟不景氣,民用汽車很難賣出去,豐田瀕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