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甚至會折磨各種專家,讓他們變得神經兮兮。《時代雜誌》曾經報道美國最有名的新聞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先生,他在麵對麥克風以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就都沒有了。許多老牌演員也有這種經驗,他們都同意,治療舞台恐懼症唯一的良藥就是行動,立刻進入正規工作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緊張、恐怖與不安。
一般人應付恐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或是埋怨這、埋怨那,即使是最老練的推銷員也難免。他們為了克服恐懼,往往在客戶附近徘徊猶豫,要不然幹脆找個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來培養自信與勇氣,但這樣根本沒有效果。克服恐懼,任何一種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是不是害怕電話訪問?馬上去打電話,你的恐懼便會一掃而光;如果你仍舊拖拖拉拉,你會愈來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隻要你去,所有的疑慮都會消失。你可能什麼毛病也沒有;萬一有,也可以及早發現。如果不去檢查,你的恐懼會越來越深,直到真正生病為止。
你是不是不敢跟上司討論一個問題?馬上找他討論,這樣才會發現根本沒有那麼恐怖。
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動來消除煩惱。
有一個野心勃勃卻沒有作品的作家說:“我的煩惱是日子過得很快,一直寫不出像樣的東西。”
“你看,”他說,“寫作是一項很有創造性的工作,要有靈感才行,這樣才會提起精神去寫,才會有寫作的興趣和熱忱。”
寫作的確需要創造力,但是另一個寫出暢銷書的作家,他的秘訣是什麼呢?
“我用‘精神力量’。”他說,“我有許多作品必須按時交稿,因此無論如何不能等到有了靈感才去寫,那樣根本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推動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靜下心來坐好,拿一支鉛筆亂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盡量放鬆。我的手先開始活動,用不了多久,我還沒注意到時,便已經文思泉湧了。”
“當然有時候不用亂畫也會突然心血來潮。”他繼續說,“但這些隻能算是紅利而已,因為大部分的好構想都是在進入正規工作情況以後得來的。”
“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讓我們時時刻刻記著這樣一句:“今天可以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將一事無成。
成功不會在前麵坐著等待你的到來,機遇不時地從你身邊馳過,你要在它們越過你的一瞬間,抓住它們。
專注夢想更利於發揮潛能
每一位領導者心中都應當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地去實現它。
奧德賽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那樣改變世界,服務全人類。不過,要實現他的目標,他需要受最好的教育,他知道隻有在美國才能接受他需要的教育。無奈的是,他身無分文,沒辦法支付路費,而從他的家鄉到美國足有10000千米的距離。
但奧德賽還是出發了。他徒步從他的家鄉尼亞薩蘭的村莊,向北穿過東非荒原到達開羅,在那兒他可以乘船到美國,開始他的大學生活。他一心隻想著一定要踏上那片可以讓他把握自己命運的土地,其他一切都已置之度外。
在非洲,艱難跋涉了整整5天以後,奧德賽僅僅前進了25千米。食物吃光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他身無分文。要想繼續完成後麵的幾千千米路程,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奧德賽清楚地知道回頭就是放棄,回頭就永遠無法擺脫貧窮和無知。
他對自己發誓:不到美國誓不罷休,除非自己死了。他繼續前行。有時他與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時候則是孤獨一人。大多數夜晚他都是在野外度過,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吃的植物維持生命。艱苦的旅途生活使他變得又瘦又弱。
由於疲憊不堪,奧德賽好幾次想放棄。他曾想:“回家也許會比繼續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險更好一些。”但是他並未回家,而是翻開了他的兩本書,讀著那些熟悉的語句,他又恢複了對自己和目標的信心,繼續前行。
要到美國去,奧德賽必須具有護照和簽證,要得到護照他必須向美國政府提供確切的出生證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簽證,他還需要證明他能支付往返美國的費用。
奧德賽隻好再次拿起紙筆,給他童年時曾教過他的傳教士們寫了封求助信。結果傳教士們通過政府渠道幫助他很快拿到了護照。然而,奧德賽還是缺少領取簽證所必須支付的航空費用。
奧德賽並不灰心,他繼續向開羅前進,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某種途徑得到自己需要的這筆錢。幾個月過去了,他的事跡漸漸地廣為人知。關於他的傳說已經在非洲大陸和華盛頓佛農山區廣為流傳。斯卡吉特峽穀學院的學生們,在當地市民的幫助下,寄給奧德賽640美元,用以支付他來美國的費用。當他得知這些人的慷慨幫助後,奧德賽疲憊地跪在地上,滿懷喜悅和感激。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奧德賽終於來到了斯卡吉特峽穀學院,手持自己寶貴的兩本書,驕傲地跨進了學院的大門。後來,他成為了世界頂尖大學牛津大學的教授。
從奧德賽教授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專注於夢想,更利於發揮最大的潛能。對於一個夢想成功的人來說,應當從自己的興趣、特長起步,找到自身的發展方向,明確自己的目標,並全力以赴地付諸實踐。
成效的強調是個人責任
卓有成效的領導者會自問:“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大幅度地提升組織的績效和成果?”他強調的是責任。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年輕的時候,是鐵路公司一名普通的電報員。在一個周末,他正在值班,突然收到了一封緊急電報:在附近的鐵路上,有一列裝滿貨物的火車出軌了。這份電報要求卡內基的上司通知所有途經這條線路的火車改道,以免發生撞車事故。
因為是在周末,卡內基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也沒有找到主管此事的上司。情況變得越來越緊急,他又得到消息:有一輛載滿乘客的列車即將駛到事故地點。眼看著時間在一點一點地過去,情況越來越危急。無奈之下,卡內基做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決定:他冒充上司給所有途經這條線路的火車司機打電話,要求他們改道或暫停運行。
按照當時的公司規定,任何冒充上司擅自發布命令的行為,不僅要受到立即開除的處分,還有可能遭到起訴。卡內基在向各個司機打完電話之後,長籲了一口氣,十分安靜地給上司寫了一封信,“尊敬的領導者:因為特殊情況,我冒充您給各個火車司機發布了改道或暫停運行的命令,我願意接受處罰……”
卡內基將這封信放在了上司的桌上。第二天,他沒有去上班,哪兒也沒去,他在家等著公司律師發給他的起訴函。但是,他等到的卻是上司的電話,上司在電話中命令他立即到辦公室報到。卡內基來到這位上司的辦公室,他以為上司會狠狠地批評他,恰恰相反的是,上司卻當著他的麵把那封信撕個粉碎。上司微笑著對他說:“我剛接到通知,我被調到別的地方任職,我們決定由你來接替我的位置。”卡內基很驚愕。上司說:“不是因為你的業績出色,而是因為你在昨天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你是一個敢於負責的人。”
責任感會使人在做出決策時完全摒棄個人利益,一切從組織利益出發。隻有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取得成就;而沒有責任感,就終將一事無成。責任感能夠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並對行動產生決定性影響。所以,卓越的企業領導者都會在建立團隊成員責任感上做足文章。隻要責任感不缺失,哪怕是再平凡的團隊,也能創造奇跡。
在行動前就做好計劃安排
卓有成效的領導者往往都是時間管理上的精明者,絕不是在不知不覺間浪費時間的糊塗人。
一個成功者往往懂得計劃時間。時間的價值非比尋常,它與我們的發展和成功關係非常密切。同樣的工作時間、同樣的工作量,為什麼有時候我們不能像別人那樣在第一時間完成?計劃時間,就是要製定目標,使自己明白如何利用時間。
19歲的邁克爾在休斯敦大學主修計算機專業。他是一個音樂愛好者,同時也具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成為一個音樂家是他一生最大的目標。因此,隻要有多餘時間,他就把時間用在音樂創作上。
不久,邁克爾又找了一個名叫凡內芮的年輕人來合作。凡內芮了解邁克爾對音樂的執著。然而,麵對那似乎遙不可及的音樂界及整個美國陌生的唱片市場,他們無計可施。
有一次閑聊,凡內芮突然從嘴裏冒出了一句話:“想象一下你5年後在做什麼?”邁克爾還來不及回答,他又說:“別急,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好、確定了再告訴我。”邁克爾想了想,開始說:“第一,5年後,我希望自己能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發行,而且這張唱片很受大眾歡迎;第二,5年後,我要能天天與一些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一起工作。”
凡內芮聽完後說:“好,既然你已經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過來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張唱片在市場發行,那麼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約。那麼第三年,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那麼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那麼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編曲,排練好。那麼第六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改好,然後你自己一一篩選。那麼第一個月,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那麼第一個禮拜,就是要先列出一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