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是企業的靈魂,承擔著企業一係列重大事務的決策、執行、實施和完善的責任,領導者的自身素質和管理水準,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由於其獨特的角色定位,領導者既負責企業的業務規劃和經營效率,又負責員工的管理和人事的協調。領導者是員工的標杆,員工向領導者看齊,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員工起到示範作用。
然而,很多人對“領導”和“管理”的認識並不深,還習慣性地把管理和領導當作同義詞來理解和運用,似乎管理就是領導,管理者就是領導者,管理過程就是領導過程。事實上果真如此嗎?傑克·韋爾奇有一句名言:“多一點領導,少一點管理。”張瑞敏也說過,“海爾在向世界一流公司邁進的過程中,既需要精細的管理,又需要強有力的領導。”
在他們看來,領導和管理是有區別的。
管理在詞典裏的解釋是:主持某項工作,通過組織,領導等手段,便工作順利進行。管理主要強調理智和控製,就是把一群人組織起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比如,我們需要一群人來完成一項工作,那麼管理就是要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讓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才能,並且確保日常工作順利進行。可以說,管理既是一種製度,也是一種方法。
領導在詞典裏的解釋是:帶領並引導大家開展工作。從科學的角度說,領導是一種行為過程。它是領導者為了實現預定的組織目標,運用相應的理論、原則、職能、方法,影響、率領、引導組織內的成員完成預定任務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要激勵這些人,以便在他們完成個體成長並對他人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完成這個共同的目標。
管理和領導的詞義不同,管理者和領導者所想的問題也不同。
管理者通常會想的問題是:什麼是我應該做的?我應該如何去做?而領導者通常會想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事情?哪些人真正適合做這些事情?
在如今這個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各種各樣的企業層出不窮,形形色色的管理人才紛紛湧現。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也正處在一個管理者太多,領導者太少的時代,這是因為太多的領導者,僅僅把自己扮演成管理者,忘記了他是團隊前進的領袖,群體行動的導師。
對於如何做一個領導者,李嘉誠先生作過最精辟的總結:
“現今世界經濟嚴峻,成功沒有魔法,也沒有點金術,但人文精神永遠是創意的源泉。企業領導必須具有國際視野,能全景思維,有長遠的眼光,務實創新,掌握最新、最準確的資料,作出正確的決策,迅速行動,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正如我曾經說過的,要建立個人和企業的良好信譽,這是在資產負債表中見不到但價值無限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