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典的商業故事都會有3個關鍵要素: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一個精彩的資本運作過程和一個令人稱奇的結果。譚智從農民到海歸,實現了30年的華麗升級,演繹著屬於自己的人生神話。他說:“人不應該生活在過去的失敗或成功中,每天的生活都要從零開始,追求真正的夢想。”他告訴創業者,需要具備誠信、公平、執著、勤奮的價值觀,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他證明了,將外企的思想、運作方式本土化也不是沒有可能。
工作每天從“零”開始
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曾有一篇關於寫譚智的文章,題為《每天的生活從零開始》:
“人不應該生活在過去的失敗或成功中,每天的生活都要從零開始,追求真正的夢想。”3月26日晚,首屆華僑華人創業講壇暨第72期勵誌講壇在我校光彪樓舉辦,演講嘉賓譚智博士與同學們分享了他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者的轉型故事和心得感悟。
譚智博士擔任分眾傳媒總裁,分眾傳媒全資子公司框架傳媒董事長。他以框架傳媒公司的成長曆程為主線,闡述了他對創業的理解。框架傳媒從一家小公司起步,譚智用1500萬人民幣的價格獲得43%的股權,之後進行大手筆的合並,把整個的電梯內壁廣告做到了一家獨大。後來,框架傳媒整體被分眾傳媒收購,價值達6.5億美元。譚智博士認為,創業者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開闊的思維和寬大的心胸,具有勇氣和執行力,還需要一點運氣。
入主框架傳媒公司,成為一名創業者的時候,譚智遭遇了很多不理解和反對的聲音,他妻子甚至因此而喝酒解悶;之前,譚智曾被民間機構評為“十大出局人物”之一。如何麵對曾經的職業經理人的輝煌?如何麵對風光不再的暗淡局麵?譚智博士對此的看法是:“人不應該生活在過去的失敗或成功中,每天的生活都要從零開始,追求真正的夢想。”他從來不算命,坦然麵對過去的得失,尤其不拿過去的錯誤懲罰自己。譚智認為,應該心懷夢想,積極麵向未來,思考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事情。
人不應該生活在過去,留戀過去的成功會使我們自滿,讓我們裹足不前。當然,更不能沉湎於過去的失誤,拿過去的失敗來懲罰自己,我們要做的就是,懷著歸零的心態腳踏實地開始每天的工作。
在麥當勞裏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從零開始,腳踏實地。炸土豆條、做漢堡,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20世紀70年代初,麥當勞看好了中國的台灣市場,其總部決定先在當地培訓一批高級管理人員。
他們選中了一個著名的年輕企業家,通過幾次商談,還是沒有定下來。最後一次談判,總裁要求該企業家帶他的夫人來。
在商談的最後關頭,總裁問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會怎麼想?”他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棒”打懵了。好在他旁邊的夫人打破僵局:“沒關係,我老公在家裏經常洗廁所。”就這樣,他通過了麵試。
令人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總裁真的安排他去洗廁所,並尾隨其後觀察。直到後來他當上了高級管理人員,看了麥當勞總部的規章製度才知道,原來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課,就是洗廁所,連總裁也不例外。
麥當勞的經理都是從零開始的。腳踏實地、從頭做起是在麥當勞成功的必要條件。麥當勞認為:“如果你沒有經曆過各個階段的嚐試,沒有在各個工作崗位上親自實踐,你又如何以管理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監督和指導呢?”
從零開始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選擇外企本身就是將自己過去的很多東西歸零。歸零踏實的心會讓我們拋棄以前的成功和不成功,一步步地走向所選職業的最高點。
守住寂寞,在低穀中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