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有過許多“風馬牛不相及”的夢想:物理學家、歌唱家、一流的記者,等等,但沒想到最終他成為一名企業高管——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IDG在中國的法人代表兼發言人。他認為,正是之前的一係列夢想,帶來影響他命運的一次次機遇和合作夥伴。他有著自己的媒體帝國夢:“我的夢想很堅定,在中國打造時代華納那樣的媒體帝國,打造中國式的時代華納,這是最讓我有激情的。”熊曉鴿的媒體帝國,是一個超越時代華納的信息帝國,“為國人提供包括互聯網、出版、會展、音像、電視、電影在內的全方位、專業化的信息服務,幫助他們提高生活質量”。他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自己熟悉的舞台上打擂
在當前中國,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金融”、“投資”,而與這些話題聯係最緊密的有這樣一類人——投資者,他們有一個專屬名詞“VC”。在VC陣營中,有一個人被稱為“中國VC第一人”,他就是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的全球常務副總裁兼亞洲區總裁熊曉鴿。
1991年,熊曉鴿從美國回到了中國,而在當時,中國沒有幾個人知道VC到底意味著什麼。熊曉鴿是最早在中國提出“風險投資+個人創業”的人,他“第一人”的地位毋庸置疑。
熊曉鴿自從1991年11月加入IDG,在中國已經做了十幾年創投。在他的帶領下,IDG在中國已經投資了一百多個項目,涉及領域包括軟件、網絡、電信和互聯網等,打造出一批行業領域的佼佼者。
打造行業領袖企業的同時,在熊曉鴿的“助推”之下,中國產生了一大批財富新貴。曾有統計機構統計過,IDG已經為中國打造了125個千萬級、億級的富翁。熊曉鴿在這些財富新貴的背後暗暗地用勁,讓他們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頂尖“弄潮兒”。
1993的6月,在熊曉鴿的撮合下,IDG出資2000萬美元與上海市科委共同創立了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中國)基金,這就是後來更名為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IDGVC)的前身。自此以後,熊曉鴿也成為將西方風險投資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投身投資領域的熊曉鴿,沒有像別的投資者那樣在各個領域“撒網”。熊曉鴿有自己的選擇:他隻專注於投自己熟悉的TMT(電信、媒體、科技)領域。因為熟悉,熊曉鴿帶領IDG沒有走太多的彎路。
熟悉在競爭中就是優勢,實際上每個人、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用自己的優勢去打拚,才能減少競爭中的失誤,才更容易獲得成功。
在零售行業中,凱瑪特是鼻祖,1979年,凱瑪特擁有1891家零售店,每家店的平均收入高達725萬美元,相比之下,沃爾瑪公司則顯得微不足道。當時的沃爾瑪公司,隻有229個零售商店,每家店的平均零售收入僅相當於凱瑪特商店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它很難與凱瑪特進行正麵的競爭。
但是,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沒有退縮,盡管處於不利地位,他並沒有忘記積極利用自身的優勢。
首先,沃爾瑪對顧客的需要有求必應。
其次,沃爾瑪最大限度地為顧客創造購買優質物品的機會,包括便利店的店址和經營的時間、降低成本結構、推出最優惠價格的產品,等等。沃爾瑪所具備的快速存貨補給能力,保證它能達到上述的目標。
這種保證又被稱作“送貨不停”。沃爾瑪公司嚴格要求其中的每一個環節,要求將商品不斷運送到沃爾瑪的倉庫,經過仔細的篩選和細致的包裝,再分送到沃爾瑪各家商店。沃爾瑪的商品很少滯留在倉庫中。沃爾瑪要完成一次配送過程,僅僅需要48小時。
通過這個不停的送貨補給係統,沃爾瑪獲得了規模效益,增加了采購量,降低了存貨成本及費用。
沃爾瑪85%的商品都是依靠自己的倉儲運輸係統配送,相對於隻有50%商品能夠依靠自身的配送係統配送的凱瑪特公司來說,這就是沃爾瑪的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