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濱提倡員工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員工完成工作的前提下,還會提供各種資源鼓勵他們學習。有的員工利用公司的資源學習英語,還有的自學MBA。思科(中國)每年都會派出幾十人到國外參加各種活動和培訓。在中國,CCIE認證不好考,全中國通過的大概也就200多人,而思科一個部門就有將近10人。每年杜家濱還會申請約400萬美元的經費為員工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很多人都觀察過豆芽的發育過程,當豆芽開始向上長的時候,豆芽上麵蒙著的布也被抬了起來。同樣的道理,一個公司,如果全體員工每一個人都向上,都成長起來,那麼整個公司也就成長了。
最後,對於每一個進入思科的人,公司會保證他們的個人培養計劃。杜家濱說,當他每招一個員工進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考慮這個員工將來的發展,不僅要想這個員工現在能不能做好這個工作,還要根據他的潛力,想一想他將來還可以勝任哪個職位。從這個員工目前擔任的工作出發,將來有哪幾個工作可供他做,會是什麼樣的發展方向。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那這個員工就沒有提升的機會,將來在公司的表現一定越來越不好。杜家濱認為:一個人隻有在公司尋找到了好的工作機會,才會成長得更快更好。當員工都得到很好的成長,那就會有一種很好的凝聚力,整個公司運轉就會井然有序。
總之,在這個雙向選擇的社會中,不管是優秀的人找適合自己的東家,還是知名的企業和公司找為自己創造價值的人才,都注重實現雙贏。隻有企業為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發展的空間,為人才提供一個較高的發展平台,才會讓人才不請自來。這也給職場中的我們一個警示,要為自己的發展選擇東家,而不是為了薪水而湊合選擇職業道路。
別被工作牽著走
每天早上6點30分,杜家濱就已經起床開始工作了。上午8點30分還有一個重要的會議,所以要提前做好準備。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吃過晚飯之後,還要開會總結,所以一般杜家濱的下班時間是在晚上9點30左右。
回到家之後,太太、小孩都睡覺了,杜家濱獨自一人來到他的書房。下班並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因為中國的淩晨12點恰巧是美國的早上8點,那邊的工作人員正在精神百倍地工作,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和他們進行溝通,了解美國那邊的工作進展。中國這邊的早上8點恰好是美國的下午4點,早起來一會兒,就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溝通。作為一個跨國公司派往中國的負責人,杜家濱知道有很多資源在美國,必須擠出時間了解總部那邊的情況。杜家濱說:“我們也需要花時間去跟他們溝通,去跟他們交流,然後才能夠適時地得到資源的幫助。”
這樣看來,杜家濱簡直就是一個“工作狂”,一個典型的“拚命三郎”。其實不是這樣的,除了忙碌的工作,他還有自己的生活和愛好。
杜家濱有兩個可愛的兒子,現在都在上小學。由於工作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他無法經常陪伴孩子,但他一有時間就會陪孩子玩。有的時候,杜家濱會模仿使用過的軟件,自己寫一些小遊戲程序,和孩子玩,以此來彌補他做父親的失職。
工作之外,杜家濱的愛好就是讀書,還有運動。每當他出差的時候,他的旅行包中除了必備的筆記本電腦之外,肯定會放上運動衣、運動鞋和遊泳鏡。如果酒店裏有健身房,他總會去鍛煉。不過在日常的工作中,通常他是擠不出時間來鍛煉的,隻好把走路當成鍛煉的唯一方式,有的時候可以一氣走上五六公裏。